投稿时常忽略的一件事
2024/3/14 10:28:18 阅读:61 发布者:
论文写成后,投稿很容易,登陆投稿系统,填写信息,上传稿子,点击提交,然后完事。这里头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啊!其实,确有一件事,很重要,但多数作者没有注意到,结果造成遗憾也不知道。这就是撰写投稿信,与稿子一同提交!
稿子长篇大论,动不动就是十几页,甚至几十页,专业性强,学术味浓,谁看谁费劲,外文稿子更麻烦,即使行家里手,看懂了没有半月十天恐怕也不行。对于投稿信就不同了,它短小精悍,通常几段话,甚至一段话,成果、亮点尽收其中,语言浅显,没有专业性和学术味,通俗易懂,情真意切,娓娓道来,尽显成果和风采,即使一般人瞥上一眼,恐怕也能知道其大概。编辑处理稿子时,如果能看到这样的短信,就等于得到贵人相助,不管原来的投稿多么难懂、费劲,有了这封信,文章的领域范围、学术定位、成果水准就一目了然了,对稿子的处理(退稿、送审、录用等)就有了依据,而且效率大大提升。可见这封投稿信,虽小却大,看了它有“胜似”看稿子的大功用!
一篇稿子通常有两次撰写投稿信的机会,一次是初稿提交时的投稿信(Cover Letter,Submission Letter,Author Comments),另一次是修改稿提交时的修稿信(Resubmission Cover Letter,Response to Reviewers)。
投稿信
投稿信应写明投稿需求,对论文内容作简单介绍,交待创新点,为编辑提供有助于对稿件安排同行评议及进行决策的信息。投稿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⑴论文题目及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
⑵论文内容及适合在该刊发表的理由;
⑶论文的主要发现及创新点、重要性
⑷论文无一稿多投等伦理问题的承诺;
⑸对论文内容真实性、无伪造的承诺;
⑹作者对领域或者研究点的确切贡献;
⑺所有作者均已看过本稿并同意投稿;
⑻推荐适合论文的审稿人即同行专家;
⑼提出因某原因不适合论文的审稿人;
⑽写明通信作者、通信地址及E-mail;
⑾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署名或签名。
修稿信
提交修改稿时最好附上一封不同于投新稿的修稿信。修稿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向编辑和审稿专家表示诚挚谢意。需要作者发自内心,并写在修稿信的开头。编辑和审稿专家已为稿件提供了服务和指导,专家同意审稿并写出审稿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对论文价值和意义的认同,作者按审稿意见修改稿子就是一种对专家的尊重。
(2)写明稿号、题目及所有作者姓名。向编辑部提供这些信息,编辑就能较为容易地找到该稿的档案、稿袋,便于查找、核对及安排审稿,与只写上作者姓名相比,编辑工作会减轻不少,有助于促进论文及早录用、发表。
(3)对修稿作较为详尽的、重点突出的说明。强调论文已按要求作了全面修改,重点说明主要修改的部分,对于未做修改或改动不多的部分也应说明理由,最好有文献、数据或实例支持,理由要充分,起码能自圆其说。
(4)逐条列出审稿意见,给予说明或回复。既可在左侧写出审稿意见,右侧说明修改情况,或列出一条修改意见后,紧接着表述修改情况。对有几份审稿意见,应按不同审稿意见单独说明,也可考虑用若干表格分别列出审稿意见及对审稿意见的说明或回复。
转自梁博士讲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