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质化研究基础阅读与趣味阅读书目推荐

2023/4/10 16:18:36  阅读:94 发布者:

第一部分 质化研究基础阅读书目

1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介“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专著,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与“量的研究方法”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会现象,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解释,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理论。

2

质性研究设计 ()麦可斯威尔(MaxwellJ.A.)著,陈浪译,

《质性研究设计》一书作者Joseph AMaxwell教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后任职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在本书中,Maxwell教授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和生动风趣的方式给大家系统讲解了质性研究的模型,同时也提供了具体进行研究设计的步骤和手段,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质性研究的学生使用,还适合于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社会学、教育学及心理学工作者阅读,是一本具有较高指导价值的实用指南!

3

《如何做质性研究》,大卫·希尔弗曼著,李雪、张劼颖译

《如何做质性研究》共分8大部分(主体是前5部分),次序大体上按照开展一项研究的时间顺序安排,并根据新手们在一个完整的质性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境一一讲授。第一部分针对的是刚读研究生的学生。第二部分着力于做研究设计时会出现的基本问题:如何选择论题、如何运用理论和选择方法、如何选择案例、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等。第三部分集中处理收集和分析数据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初步分析、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以及如何评估质性研究的优劣。第四部分讨论了做研究记录、处理田野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获得研究反馈等问题。第五部分是关于质性写作的。《如何做质性研究》的每一部分大致上都自成一体,读者可以毫无困难地穿行其间,选择需要的章节阅读,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如何做质性研究》提供的术语表。

4

定性研究译丛,(美)邓津,(美)林肯 著,风笑天 等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定性研究:方法论基础》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定性研究方法方面极为全面的工具书。包括《定性研究(第1卷):方法论基础》、《定性研究(第2卷):策略与艺术》、《定性研究(第3卷):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定性研究(第4卷):评估、解释与描述的艺术及定性研究的未来》四卷。

5

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詹姆斯·保罗·吉著,杨炳钧译

这是一本多次重印的专门研究话语分析方法的权威著作。通过多方位地应用提出的七项任务(调查工具),作者用例子分析充分说明了进行话语分析的步骤。全书包括11章,分别是构建任务、调查工具和话语、社会语言、会话与互文性、情景意义与话语模式、话语模式、话语分析、处理与组织语言、话语分析实例等。分析涉及的思想内容广博,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一些思想均融入到话语分析之中。

6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指南 凯西·卡麦兹著,边国英译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讲述了扎根理论是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处理质性资料的方式,其创立于1960年代,被西方社会科学界公认为是过去四十多年中,质性研究发展中最重要的,却也是最受争议的方法论基础之一。在《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中,作者引导读者接触在社会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的技术,为那些对这个领域还陌生的人提供了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通篇使用了许多精选的例子,描画出了扎根理论的奠基人格拉泽和施特劳斯所提出的扎根理论图景之外的另一种景象。作者认为,扎根理论必须从其实证主义源头那里继续发展,把过去20年来由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人进来,使其成为一种更加细致和更具反思性的实践。因而《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对于学生、研究新手以及经验老道的社会科学家,都是一种基础性的阅读。

7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美〕拉比诺 著,高丙中,康敏

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知识生产的主要的和独特的方法。在本书中,保罗•拉比诺将自己在摩洛哥的田野作业经历本身作为民族志叙述的对象,从而使人类学乃至一般的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过程成为反思对象。作者坦诚地展示了人类学家在田野的活动细节,关注人类学家与当地人认知方式的异同,说明田野作业过程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学家收集到的资料,引起了学界内外关于学术伦理和方法论的激烈讨论。

8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罗伯特·K.殷著,周海涛,李永贤,李虔译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这是一组有关案例研究方法的经典姊妹篇。这两本书中关于案例研究的理论和“案例”,都来自作者及其工作团队的一手资料。这对姊妹篇相辅相成,《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一书可以被看作是案例研究的工作流程说明,能够帮助读者处理案例研究中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而《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一书则为读者展示了来自教百、社区研究、法律、戒毒等领域的案例研究的“案例”,这些案例为读者提供了开展案例研究时可以直接参考的范本

9

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 克兰迪宁著,张园译

《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将经验作为经历和讲述的故事来理解——也称作叙事探究——已经在质的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和信任。与很多传统方法不同,叙事探究成功地捕捉到个人和社会维度中那些以一般的事实和数据无法定量的东西。在这部权威性的指导著作中,简·克兰迪宁和迈克尔·康纳利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向我们呈现了叙事探究如何用于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追寻叙事探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起源,他们为指导现场工作、撰写现场笔记和呈现研究成果提供了新颖实用的观点。《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通过故事和例子展示了多种叙事方法,通俗易懂,引入入胜,是著者在质的研究领域中长期探索的经验结晶。

10

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美)塞德曼 著,周海涛 主译

《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主要内容:如果您意欲用访谈方法着手研究王作,或者曾经使用过此种方法,阅读《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将使您在以下问题上获益:使用访谈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以叙述作为理解方式的可能性。如何设计研究方案,以及通过流程对研究者加以引导的简易而有效的办法。蠢研究流程中应避免的陷阱,以及如何建立与访谈对象的交流渠道、如何联系和筛选受访者。蕾知情同意书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制度审查委员会(IRB)发挥作用的方式。聆听和提问的方法。研究参与者融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平等性在访谈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如何管理、利用和分享从深度访谈中所获得的数据。

11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克利福德·吉尔兹,王海龙/ 张家宣译

《文化的解释》是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研究论文的精选集。该书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方法等问题。

第二部分 质化研究趣味阅读书目

1.天真的人类学家 / () 奈吉尔•巴利(Nigel Barley

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2.神堂记忆 / 作者景军,译者吴飞

《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本书在两个主题下对甘肃大川进行了精细的考察。第一个涉及人的受难,包括个人的遭遇和社区的挫败,第二个涉及对灾难的处理,以及在ZZ迫害、经济萧条、文化中断之后的复苏。

3.弱者的武器 / [美国] 詹姆斯·C.斯科特,郑广怀 张敏 何江穗译

该书作者通过对马来西亚的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的探究,揭示出农民与榨取他们的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者之间的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社会学根源。作者认为,农民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网络,以低姿态的反抗技术进行自卫性的消耗战,用坚定强韧的努力对抗无法抗拒的不平等,以避免公开反抗的集体风险。

4.街角社会 / 威廉·富特·怀特著,黄育馥译

作者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言论。

5.私人生活的变革/ 阎云翔著,龚小夏译

《私人生活的变革》荣获2005年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全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6.金翼/ 林耀华著

《金翼》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就构思来说,它的主题非常简单,却像竹叶画一样其朴素的形式掩映着高水平的艺术。这个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这两家既有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

7.崖边报告 / 阎海军

一部关于乡土中国的 民族志。一个基层媒体人的十年乡土观察实录。在城市化浪潮之下,中国乡土到底发生了什么?奢婚,打工潮,空巢老人,乡村留守者……乡土生态以及秩序在悄然发生着裂变。到底何处才能还乡,乡愁如何安放,乡土终归走向哪里?

8.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 美柯克·约翰逊著,展明辉、张金玺译

《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它主要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考察印度乡村生活的社会语境及电视在不断变迁的印度乡村中所发挥的作用。作者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着力于关注印度村民们的实际生活,倾听他们的真切声音。由于兼备东西方文化背景,约翰逊在运用西方成熟的社会学与传播学研究方法来观察、分析电视媒介对东方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9.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吴飞

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自杀思想的传统,理解当代自杀学背后的文化假设;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杀学理论,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个现象上,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处境和问题,并慢慢找到应对现代性的中国方式。

10.金枝/ 弗雷泽著,赵阳译

“金枝”是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古老习俗及其有关信仰、观念的科学巨著,是闻名遐迩的学术必读著作,由于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金枝”是从古罗马作家所叙述的神话传说中转引而来的。本书内容源自于一个早已不复存在的古老习俗,作者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诠释。

11.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 李欧梵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是一本关于上海的“颓废加放荡”的小说、一本“鸳鸯蝴蝶”笔法写就的散文、一本时空错落,充斥着声光魅影华丽的文化地形图。另外,它还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书中洋溢着战前上海的独特风味,对于上海这个悲情传奇的都市在大时代中的生活,描写得细致入微。在研究上海的著作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成就。

12.叫魂 / [ ]孔飞力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然而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在讲述叫魂故事的过程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叫魂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转自:“质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