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考博读博和年龄无关。只要你想考博,永远都不会太迟。对于想要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来说,确定自己为之奋斗的研究方向,可以说是重要人生阶段中的一个节点性事件。
一旦选择读博,就意味你将把人生大部分精力投入这个专业领域。如果没有对专业的热爱与对科研的一腔热血,要如何度过这几年?所以,“如何选择读博专业”“确定自己专业方向”就是踏上读博这条路的关键一步。
01
选择院校与专业的前提是要保证自己能够考上博士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成功考上博士,才能思考接下该如何选择。其次是结合兴趣和爱好,再次是学校的名气和地理位置。
读博士本身就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如果想读博,而不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的话,就读好的院校。在城市方面,北京、上海是首选,毕竟一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在大的城市读博,在人生面临选择的重要关头,通过在大城市宽广视野的洗礼,更容易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哪怕回到原籍发展,因为曾经对大城市了解过、经历过,对于以后的发展都是会有帮助的。同时,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合适的院校和单位报考。往往专业名气越大的学校,竞争就越激烈,越能激发潜能。
好学校不一定难考,一般学校不一定好考。专业直接决定自己将来的事业走向。一般往往会选择和硕士时期相同的专业,也有人为了将来就业需要,可能会考虑转行。这就要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02
报考方向很重,往往决定你考博的成败。
如果方向选错了,即使你准备再充分,实力再雄厚,可能也只是“陪考”而已。好学校不一定难考,一般学校不一定好考。
专业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参考方向:
1. 原本专业。有些考生会选择和攻读本科、硕士时期相同的专业,沿硕士的方向继续进修。
2. 职业规划。也有人为了适应职业规划,就业方向,考虑转专业。这就要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清楚的认知,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跟能力。毕竟多数人进修的最终还是为将来的事业走向做打算。
03
确定报考院校
考生需要综合考虑心仪的专业跟评估自己的实力。如果时间精力充足的话,考生可以考虑备考不止一个学校。备考的这些学校最好是不同层次。同时注意这些院校的考试时间上最好错开。
04
多跟同行交流
应届研究生考生如果想直接去自己所在学校进修博士是有优势的,因为有更多的渠道了解熟悉相关情况,比如通过自己研究生的导师或者去学校招生办咨询了解相应的博士学科和博士点。
对于非应届研究毕业生来说, 最好的办法是跟你当年的研究生导师取得联系。考生最好提前在网上多了解, 多跟同行人交流。
下面给大家分析下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专业:
教育学:
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范围极广。而且应用性较强,与当今社会的很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很多大学的教育专业都与政府组织,国际组织,顶尖的教育机构,慈善教育机构和儿童慈善组织有合作。因此教育学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很多大学的教育专业院系跟国家级和国际性的教育机构都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很多导师个人也会跟当地的某些教育机构有合作项目或者密切联系。
传统观念中,教育学博士毕业后貌似只能去学校任教,实际上教育学博士的就业范围要广得多。除了普通高校,学生还可以选择去教育科研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出版社,报社,慈善机构,企业,电视台等等各个行业领域。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简称CS)即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系统(即软件)、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的学科。
计算机专业为什么这么火?从第3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到正在开启的第4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时代,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甚至是现在人人都在讨论的“元宇宙”,计算机技术都是其底层支撑,这一基建属性也决定了计算机人才的不可或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的技术创新都已经接近甚至领先全球。
读博带给你的,不仅是未来的工作薪资,还有更多生活上人生历练上等等想不到的收获!博士的旅程就好像乘船在大海航行,我们的目标是到达终点,至于抓了多少鱼,就是各凭本事。当有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有人在甲板上欢呼,有人躲进船舱,有人在风平浪静之后搭乘另一条船或走另一条路。虽然前方惊涛骇浪一卷再卷,但是,跳船从来都不是好的选择。
【来源】综合整理自硕博咨询及网络。
转自:“百纳硕博”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