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带头,92所北京高校有大动作!
2023/2/27 14:01:04 阅读:117 发布者:
2月20日至21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开2023年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会,部署今年首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各项重点工作。
92所首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出席会议。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出发,各校党委书记、校长纷纷建言献策。
部分发言如下:
邱勇(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将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产出一批一流的原创性成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主动服务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把清华园建设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广大人才心安之处,为首都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清华力量。
王云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北航大力弘扬“空天报国”精神,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优化空天信融合、理工文医交叉的一流学科生态,打造本研贯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科研“四大”模式重构体系化创新能力,设立一批创新特区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突出一流人才团队引领驱动,一体化推进学科、平台、团队建设,努力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全力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为强国建设贡献北航力量。
余祖俊(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近年来,在北京市共建支持下,北京交通大学成功践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了CBTC自主可控,技术迭代到FAO全无人列车自动驾驶,培育了上市公司,占有全国1/3市场。目前,学校正在集中力量建设智慧轨道交通高精尖创新中心,依托北京地铁11号线试验示范,努力攻克远程瞭望、虚拟连挂、自主运行等世界性难题,实现STCS智慧列控技术世界领跑。
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传媒大学将以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舆情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国际传播、舆情与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咨政服务、人才培养、实战实训新高地,以“双一流”建设服务“教育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王洪元(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北京林业大学将牵头组建首都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院,与北京延庆区及央、地龙头企业合作建设生物育种高精尖中心,牵头开展有组织科研,联合打造林草花果蜂药种业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林草种业产业。我们也将高标准建设雄安新校区,着力构建“一校两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家林草种质资源主库和陆地生态系统大科学中心。
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法大学将顺应时代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法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数据法学、金融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涉外法治等学科建设。
俞峰(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央音乐学院坚持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导向,有组织创作出更多像《雪花》《领航》《礼赞新时代》等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在人才培养上进一步落实“课比天大”理念,完善大中小学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主动参与国际舞台竞争,造就德艺双馨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加强学科建设,探索科技与音乐融合发展,把音乐人工智能专业方向建设作为改革创新增长点。
缪劲翔(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发挥学校工科优势,面向首都高精尖产业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智能交通、地下空间探测技术、工业互联网、社区风险防控关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储能工程技术等大团队大平台,提高服务首都的贡献度。
赵锋(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农学院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讲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充分挖掘学校在全面提高农林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贡献“北农力量”,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孙友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积极谋划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统筹建好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雄安校区建设,着力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障碍,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服务站。以“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为契机,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积极投身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五子联动”成局成势,为全力推动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地大力量。
杨丹(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外”为特色,立足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积极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供人才支持,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将聚焦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全球实践的学科特色,精准对接首都发展需要,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助力。
黄宝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和大力提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觉性自信心,做足做强外字大文章,在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首都“两个中心”建设中,坚定走出特色一流建设的贸大新路。
周坚(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华北电力大学将充分发挥能源类高校特色优势,锚定服务“双碳”主赛道不偏离,用好学科交叉这个“催化剂”,全力建好做强储能、氢能、能源互联网、能源安全、碳管理等新型能源电力学科专业集群,以良好学科生态融入大战略、构筑大平台、打造大队伍、做实大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政产学研用多主体深度协同,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新时代首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有力科技支撑。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转自:“小木虫”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