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最新综述|潜伏的单纯疹病毒1型再激活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易感性和中药干预作用
2023/1/6 14:45:20 阅读:146 发布者:
近日,暨南大学何蓉蓉教授团队在Acta Materia Medica上发表了题为"Lat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Reactivation increases the Susceptibilit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the interven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综述论文。
由于现代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需要应对的身体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压力会增加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情志压力为什么会导致NDs发病率增加?是否存在某种介导因素?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是一种嗜神经疱疹病毒,能够在宿主的一生中在三叉神经节中建立潜伏感染。潜伏的HSV-1容易受情志压力影响而激活后,进入裂解循环,不仅使神经元大量产生活性氧,还诱导胶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最终导致神经元损伤,甚至发生NDs。目前,阿昔洛韦是治疗HSV-1感染和复发的经典抗病毒药物,但它不能逆转HSV-1再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潜伏的HSV-1被激活过程可以用来研究NDs进展机理,也可以用来研究建立模型研究中医药在干预和治疗NDs作用。
应激诱导的HSV-1再激活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是应激激素,如GCs和TH。拘束压力刺激HPA轴增加下丘脑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从而增强垂体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随着ACTH水平的升高,肾上腺分泌的GCs显著增加。GCs水平的增加破坏了维持病毒潜伏期所必需的宿主因子,最终导致病毒基因转录和HSV-1再激活。
GCs影响的宿主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GCs抑制CD8+ T细胞分泌IFN-γ以响应潜伏感染的神经元。
2) GCs通过增加Treg细胞对CD8+ T细胞的控制导致HSV-1的再激活,在免疫监控减弱的情况下促进病毒复制。除了情志压力引起内分泌改变外,紫外线照射、物理创伤、高温压力、饮食等因素也是HSV-1重新激活的刺激因素(图1)。
图1 应激诱导的内分泌改变和其他刺激在HSV-1再激活中的作用。
应激诱导的HSV-1再激活通过ROS积累引发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在潜伏感染HSV-1的神经元中,重新激活的病毒分别通过Caspase 3激活、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诱导ROS积累激活凋亡、自噬和铁死亡途径,直接导致神经损伤或死亡。此外,重新激活的病毒可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原代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发促炎细胞因子的反复分泌。最后,累积的促炎细胞因子可间接对正常或HSV-1潜伏神经元造成有害影响(图2)。
图2 应激诱导的HSV-1再激活通过ROS积累引发神经元损伤或死亡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HSV-1感染的主要药物是以阿昔洛韦为代表的核苷类抗病毒类似物,它通过抑制DNA聚合酶来阻止病毒DNA的合成。虽然早期疗效明显,但不能清除三叉神经节内潜伏的病毒,也不能预防HSV-1的复发。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调节的综合药理作用,在治疗HSV-1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过去几年提出的关于NDs发病机制的各种假说中,病毒感染一直被怀疑与NDs进展的发病机制有关。中药可能抑制潜在的HSV-1再激活,从而预防和治疗NDs,可能涉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治疗情绪障碍和缓解氧化应激(图3)。
图3 中药对HSV-1致NDs的潜在治疗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AMM-2022-0043
转自:“ISE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