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讲道Li
“假期就应该用来做实验,我读书那会假期都是边听音乐边做实验,一年发个十几篇文章轻飘飘。”
“Nano Energy以下的杂志我是不会考虑的,你们不要妄想找个垃圾杂志随便糊弄。”
“寒暑假时间太长影响工作状态,休一周差不多了。我大年初一还在办公室写文章,你们和我比不要太轻松。”
有没有小伙伴感觉上述话语似曾相识?
没错了,以上这就是我读研期间导师对我说的经典语录。如果你们在读研期间导师或多或少表达过上述观点,那么你的导师大概率喜欢压榨学生。
很遗憾,由于目前的体制问题,导师在学校几乎掌握着学生的“生杀大权”。如果你不幸碰到这样的导师,只能让自己去适应导师的风格,选择硬刚,只会是伤敌一百,自损“一万”。
作为只发了一篇Nano Energy文章混到毕业的小“辣鸡”,我认为想要在喜欢压榨学生的导师手下顺利毕业,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职场思维。
研究生和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变化。研究生期间,学习从在教室上课变成实验室搞科研(或者被科研搞);和你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从同班同学变成了同一课题组的学生;老师从关心学习成绩变成关心课题进度,称呼也从老师变成老板……
总而言之,读研更像是在企业上班。所以各位师弟师妹们要及时培养职场思维,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快速适应其工作节奏,从而避免被导师压榨。
一、及时请示汇报很有必要
一般来说,老板们平时的事物比较繁忙,除非你的课题有重大进展,否则基本不会主动找你询问进展情况。
因为老板们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为课题组提供资金支持,这就需要不断申报基金、进行学术社交等。除了上述活动,还要时刻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动态,以产生新的想法。
对于很多老板来说,精力有限,组会可能是唯一了解所有学生科研进展情况的渠道。如果手下学生较多,可能真的会重点关注容易出成果的想法,从而忽略进展较慢的。所以需要经常给他们汇报工作,让他们看到你当下的进度,并提供适当指点,这样不至于被忽略。
还有的老板处于“创业”初期,正是需要成果的时候,喜欢压榨学生的老板大多处于这个阶段。他们渴望自己的想法尽快转化为成果,帮助他们评优争先,因此会迫切需要掌握手下学生的进度,而他们往往又放不下身段主动询问学生。
如果学生们只顾埋头做实验,不适时向他们汇报进度,他们就会显得格外焦虑,生怕慢了一步,自己想出来的好点子就会被同行抢先发表。所以老板们会隔三岔五开组会。但在组会之余,我还是建议在组会外也要适当地汇报进度,这样老板会少找你很多麻烦。
向老板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可以从当前实验进度,以及存在的困难、下一步计划,请求其给予指导,倒不用过于详尽,毕竟还有组会,一股脑儿都说完了,组会没东西说了,可能又得挨骂。
如果组会间隔时间不长(不超过一周),也可以精心准备组会汇报内容。因为站在老板的角度,他肯定是希望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能转化成科研成果,为自己评优争头衔增加筹码,如果你经常和他沟通交流,不仅方便他掌握课题进展,也能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早日将他的想法转化为成果。所以不要害怕老板会反感,反而他会很欢迎这种行为。
二、老板的指示要高效执行
这里的“指示”仅指老板对于课题的一些指导意见。喜欢压榨学生的老板身上官僚气息很浓重,更多地是将自己看作课题组的“一把手”,享受那种在组内一言九鼎的感觉。所以要想在这样一个课题组安稳地混到毕业,服从是必不可少的。
即使是人品很好的老板,如果学生总有自己的想法,不按照他的意见去做实验。做出结果了还好,如果长时间得不出预期结果,肯定也会颇有微词,觉得学生没做出来就是因为没按照他的思路去做。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老板,都会比较喜欢“听话”的学生。老板对你课题的指导意见,要第一时间安排实验,将得出的结果及时汇报给老板。即使有时候老板给出的指导意见明显是错误的,你也要按照老板的思路得到错误的结果,再将这些结果呈现给老板,去说服他
(如果有文献佐证那再好不过)。
三、锻造强大的内心
喜欢压榨学生的老板,不光会用“996、007”将你困在实验室,还会对你进行PUA,仿佛好好做实验才是未来迈向成功人生的正确道路。
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在被老板PUA的同时再看到其他同学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奖学金拿到手软,可能真的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真的一无是处
。
其实,我想说,你能够击败千军万马,考到理想的学校,说明你已经足够优秀,科研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
一方面,导师的课题质量参差不齐,你可能正好被分到了一个比较坑的,而同学的正好特别容易出成果。
另一方面,实验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偶然性,有时候抠门的老板想“花小钱办大事”,廉价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不容易产出稳定的出成果;有时候实验条件过于苛刻,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往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找出原因所在。这就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去坦然面对挫折,去屡败屡战。
此外,科研没有“容易”二字可言,任何一个成果的发表都要历经大量实验和细致分析,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就不能忍受研途的清苦与孤寂。
回想起我读研的时候,导师给了我一个特别冷门的想法,几乎找不到参考文献,只能根据性质相似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折腾了一年左右,实验仍然一无所获。就在我心灰意冷,认为自己可能会被延毕的时候,之前被我放弃的一个样品得到了完美的结果,最终我根据它的制备条件重复出了实验结果,最终成功发表文章,顺利毕业。只要坚持到底,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
四、练就一副“厚脸皮”
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内向,脸皮比较薄,有时候被老板训斥几句,就会产生惧怕心理,之后就会躲着老板,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老板身边的“小透明”。而喜欢压榨学生的老板尤其喜欢训斥学生,会加剧学生的畏惧和厌烦心理。这肯定会对我们的课题进度产生负面影响。
这里说的“厚脸皮”并不是对逆耳的忠言无动于衷,而是学会过滤老板对你施加的负面影响。
比如无端的责骂、经常性的洗脑,以及冷暴力等,喜欢压榨学生的老板,尤为喜欢搞这一套。如果脸皮不够厚,可能会受老板的影响,陷入这些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只要转变一下思想,就可以练就一副“厚脸皮”
。
你不妨这么想,读研的目的是为了顺利毕业,帮老板做课题是为了能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自己埋头做课题很难顺利成功,如果因为怕老板躲着他而耽误了自己的课题进度,那就得不偿失了。我自己的能力我自己最清楚,不是别人随便几句话就能否定的。
至于老板为什么会经常对学生输出负面情绪,那只是因为他本身就是那种人,无需跟他一般见识,这种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常见,毕竟谁不会碰到几个傻X领导呢?就当是提前适应社会好了。只要我们熬过读研这三年,顺利毕业,就可以远离他。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一大堆,估计手机屏幕前的你都看得昏昏欲睡了。毕竟读研这三年的被压榨经历,结合参加工作两年的一些经历,让我感触颇多。
固然老板的这种压榨行为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PS: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考研选导师时没有好好甄别,结果读研三年都超级加倍地还回来了),
但有些挫折现在想来完全是没有以职场视角对待读研,如果让已参加工作两年的我带着职场思维去度过读研的三年,应该能少走不少弯路。
总之,读研是一段提升自我的旅程,同样也是一段人生的修行,无论是收获还是挫折都是一笔财富。
比如我在读研期间被老板“996、冷暴力、PUA”,走入职场,我反而很适应工作节奏
(毕竟都是读研时老板玩剩下的)。
所以各位师弟师妹,如果你不幸选到了喜欢压榨学生的老板,不妨先试试我的方法,说不定就能有所改观。
转自:“ISE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