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万春大检察官:少捕慎诉慎押表面上是程序法问题,实质上还涉及实体法问题

2022/12/14 10:49:09  阅读:18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检察 ,作者人民检察

从刑事一体化角度看

刑事司法理念政策创新

作者:万春,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检察官。曾任最高检检委会专职委员。

来源:《人民检察》2022年第18期。

理念一新天地宽,在理念政策创新的指引下,刑事司法实务、刑事司法改革得以较好推进。

一、应从刑事一体化角度讨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落实

无论是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还是少捕慎诉慎押具体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表面上是程序法问题,实质上还涉及实体法问题。宽也好,严也好,涉及出罪入罪,要从刑事一体化视角讨论这个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当前我国犯罪治理最基本的刑事政策,该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叫作“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当时立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压反革命需要,还是“惩”字当头,但又要分化瓦解罪犯,因此要与宽大相结合。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期需要尽快实现由乱到治,“严打”的方针政策被提出。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法治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高度,人权保障规定也写入宪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有宽又有严,遵循“宽”字当头。“严”的一手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形成习惯,积累了许多有效经验,但是“宽”的一手如何落实尚属新情况新问题。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人权和司法文明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要把注意力从重罪惩处转移到轻罪治理上来。近年来,通过法律修改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如,刑事和解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以及逮捕条件、羁押替代措施的完善等,都体现了司法文明的要求,也切实落实了宽严相济中“宽”的一面。少捕慎诉慎押可以视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审前阶段的具体落实措施,它作为理念提出并形成刑事司法政策,对于刑事司法改革和刑事司法实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二、从政治上看,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办案机关要注重关照具体的人。无论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还是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立面。特别是进入以轻罪为主的新时代后,更要着眼于此,有助于厚植党的执政根基。从宪法法律上看,这是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也是落实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无罪推定、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和疑罪从无等重要原则的体现。从司法改革的角度来看,这与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为统领的一系列刑事司法改革要求相一致。

三、关于少捕慎诉慎押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少捕慎押和慎诉是有区别的,因为“捕”和“押”都是强制措施,尚未涉及定罪,所以不能简单认为少捕慎押就是从宽;慎诉则涉及出罪入罪,直接体现了宽或者严。从司法实务的角度看,可以说,少捕慎押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从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上讲,一般倾向于认为逮捕就很可能“有罪”,不捕很可能“无罪”;从司法实践看,常会以被告人是否被羁押来酌定是否判处实刑以及刑期长短。从这个意义上讲,少捕慎押也体现“从宽”一面。此外,慎押应当包括刑事拘留,我们在统计审前羁押率的时候是把刑事拘留统计在内的。目前,审前羁押率大幅下降,除了逮捕人数减少以外,刑事拘留的状况也在改善。当然,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刑事拘留的监督,需要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在修改法律时最好能获明确授权,有助于相关工作的推进。

四、刑事司法改革还可进一步发展完善

从羁押听证制度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的羁押制度体现出一个发展过程。过去检察机关纯粹是书面审查,后来逐步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再后来刑事诉讼法修改要求听取律师意见,现在发展到羁押听证制度。当然,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羁押听证制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刑法方法论的角度看,司法人员要转变工作观念和方法,坚持客观主义。检察官法也明确规定,检察官要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办案时不能首先怀疑犯罪嫌疑人有罪,或非要找到其有罪的一面,最终还是要看其客观上到底是不是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社会危害性如何,在此基础上结合主观要素加以判断。从刑事出罪机制角度看,要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从刑事一体化视角加以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少捕慎诉慎押从某种意义上带有一些出罪的意蕴。现在正当防卫制度已经激活,过去一些简单化入罪的行为现在可能作出罪处理。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对于危险犯、行为犯,应对其社会危害作实质性审查,不能简单入罪,相关做法现在探讨之中。

转自:“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