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所985,落户“最强地级市”!

2022/11/30 15:58:50  阅读:353 发布者:

不到一个月,苏州就添了两所“双一流”大学,动作之快,令人惊叹。

112日,继湖南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在苏州相城经开区正式揭牌成立后,111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也签约落地苏州吴中区。

自从苏州GDP在两年前成功突破2万亿元大关后,便获封“最强地级市”的称号。而苏州并不满足于经济上的腾飞,在高教领域,苏州也势要做佼佼者。

但相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苏州的高教规模稍落下风。

现有的9所本科院校: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公办院校占4所,民办3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

“双一流”大学仅有1所,明显落后于同省老大哥南京(13所),与同为新一线城市的西安(7所)、成都(7所)、武汉(7所)、天津(6所)等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2025年,要实现“‘双一流’高校各板块全覆盖,苏州高教能级与城市发展不匹配局面基本扭转,高能级研究型高等教育载体不断涌现,形成苏派本土高校成长、海内外大院大所聚集的在苏高校格局”的美好愿景,苏州势必要拿出更多魄力。

01

高教跃升

与国内外名校“联姻”

那么,如何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大院大所来苏办学?苏州“十四五”规划给出了明确方向:鼓励引进国内外高端高等教育资源。

于是我们看到,近两年苏州牵手诸多国内名校,不断扩大优质高教版图。

20211月,苏州与中国农科院签约,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引进一批创新团队和科技转化服务平台,提前布局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

25日,苏州与东南大学签约,东南大学苏州校区落户苏州工业园区。227日,苏州与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苏州生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同步落地。228日,苏州与河海大学签约,双方将共建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研究生院。

4月,苏州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约,设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这也是苏州第一所国字号高校。今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项目已正式开工,助力苏州成为全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226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4个新型学院率先揭牌,首批录取的新生已于9月入学。

7月,苏州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签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涉外人才培养基地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球经贸治理金鸡湖研究院三个共建平台同步揭牌。

11月,湖南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也在此布局。

……

加上此前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把“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带到苏州,如今在苏州聚集的名校越来越多。

教育部曾于2021年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并提到,“引导高等教育资源在省域内向人口集聚且有较好办学支撑基础的地级市延伸”。对此,不少专家解读,这就为像苏州这样优质科教资源稀缺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保留了“建大学”的灵活性。

在牵手国内名校的同时,近些年苏州也引进了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等国外名校设立研究院,并加速推进跨国项目的合作与转移。

苏州下辖的县级市——昆山,目前试图将中外合办高校昆山杜克大学打造为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未来,学校将加快昆山杜克大学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碳达峰碳中和)建设,支持新建武大—杜克研究院、疫苗创新实验室等国际合作科创载体。

扶持本地大学

除了积极引进国内外名校,苏州还着重扶持本地大学。

今年9月,投资40亿元、吴江区政府与苏州大学共建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正式启用,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学校计划重点布局打造数据与人工智能、新工科、生命科学、新纺织、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等学院、科研院所、原创中心及人文学科平台,以“新工科+艺术”为特色,推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

对于本地其他高校来说,它们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今年年初,在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上,三所高校被“点名”:支持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本地高校发展壮大,构建共生共赢的新型城校关系。

既注重引入国内外名校,又不忘扶持本地大学,苏州正以加速度补齐高教短板,力争把苏州高教做大做强。

02

人才涌入

高校资源集聚、经济持续焕发活力的苏州,源源不断吸引着各方人才涌入。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苏州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占比较高,20192021届合并计算,占比为56%,较20162018届(45%)提升了11个百分点,显示其吸引力较强。

 

11个百分点的增长,其实是近些年苏州不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的印证。

2016年重磅推出“人才新政”40条,实施人才引育“七大工程”,并先后出台34项配套细则,特别是人才乐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等。

2020年以来,苏州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人才高地,率先开展对标找差,制定出台人才国际化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相关政策,推出人才制度改革15条,推动人才政策体系架构再巩固、标准力度再提升。

20226月,苏州将“人才落户直通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合作院校由去年的在苏本科院校,扩大到全国高校。首批合作院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等21所高校。

7月,苏州发布支持南大苏州校区加速引才19条举措,包括实施顶尖人才“举荐制”、实施“院士荣乡计划”等。

“城市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深谙此道的苏州出台强有力的引才举措,吸纳四方人才汇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才吸引力,苏州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而高校在这场人才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与苏州这个城市双向奔赴、双向赋能,才能在融合发展中攀上新高度,使苏州离高教强市的目标更近一步。

主要参考文献:

[1]大学纷纷抢滩苏南:谁是江苏最大的高教“黑马”?现代快报,2021-12-27.

[2]做强农业“芯片”苏州大有可为.苏州日报,2022-10-28.   

[3]昆山杜克大学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经验 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苏州新闻网,2022-10-11.

[4]张东驰:布局重大载体 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东方网,2022-02-14.

[5]“最佳引才城市”如何炼成?苏州亮出十年秘籍.新华日报,2022-09-16.

[6]苏州“人才落户直通车”范围扩大 首批增至21所院校.凤凰网江苏,2022-06-15.

[7]苏州:构筑一流人才生态,打造英才首选之城.第一财经,2022-08-23.

来源:麦可思研究

转自:“硕博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