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抑或“加剧金融化”?
2022/10/31 13:57:17 阅读:237 发布者:
作者
李万利,助理教授,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潘文东(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袁凯彬,讲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原文刊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年第9期
01
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与结构调整的攻坚克难阶段。传统制造业原有竞争优势逐渐消退导致企业实业投资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而非金融企业参与金融投资活动的程度不断加剧并造成“脱实向虚”问题日益凸显。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防止脱实向虚,壮大实体经济,不仅是提振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之需,也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数字化变革被视为构建制造业关键竞争新优势与占领全球价值链高端产业的重要契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重塑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驱动实体企业提质增效与动能转换以及引领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引擎。
现有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探讨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产业链分工、国际贸易、企业创新和企业绩效等经济活动的积极影响。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从侧面印证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效率的积极作用,缺乏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证据和具体路径检验。同时,也忽视了资本逐利天性在前沿数字投资技术支持下追求高额回报率金融资产,进而加剧企业金融化的潜在风险。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究竟能否重塑实体企业的竞争新优势,成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是否能从本质上实现“真赋能”而非从侧面加剧“脱实向虚”?这亟需严谨的理论剖析和经验证据支持。
理论上,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有助于企业形成用户价值导向的“差异化+服务化”产品竞争策略、全方位多层次的“头尾部+国内外”市场战略布局以及智能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化”运营管理模式,从而增强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和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通过上述路径实现提质增效,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和盈利增长空间,进而引导企业回归实业发展,抑制“脱实向虚”。但另一方面,大数据情绪指数、股票数据可视化、AI行情预测系统和高频交易等前沿数字投资技术也可能为资本追逐高额回报率金融资产的天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数字技术虚拟空间中的“零”距离特征也有助于模糊经营边界、降低企业跨界投资风险,且数字信息的即时性和高暴露性特征也能为信息传递和模仿学习提供便利,这将促使企业更易涉足金融领域、加剧金融化同伴效应。由此可见,仅从提质增效视角分析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的积极效应,而忽略数字技术加剧“虚拟”特性对企业实业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将难以全面理解和深刻认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真实经济影响。
02
主要发现
本文从数字化转型释放“实业”潜力与加剧“虚拟”特性的竞争性视角,构建“数字化转型—企业发展方向—赋能实体/加剧金融化”理论框架,研究发现: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其实业投资水平,降低其金融化程度,即数字化转型能够助推实体企业回归实业发展,抑制“脱实向虚”。并且,上述效应在市场竞争较激烈和盈利水平较低的行业中表现更加明显。
从多维视角检验其作用路径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发挥赋能效应: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发明专利与联合开发专利)、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差异化产品来增强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拓展企业市场战略布局来实现销售收入“量与速”双维增长,且在畅通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有助于联通更多国际市场;第三,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打造高效运营管理系统来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效率。综合而言,数字化转型能够基于企业发展根源从产品、销售和运营等多个维度重塑实体企业关键竞争新优势和盈利增长空间,进而赋能实业发展。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培育“专精特新”的深耕式发展模式,提升企业专业化优势,因而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战略目标。
03
政策启示
第一,中国应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驱动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数字技术与实体企业的深度融合是中国经济实现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而本文的研究发现正是数字经济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微观企业层面的映射。政府应充分认识并合理引导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布局和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与数字技术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融合,通过提质增效重塑企业核心竞争新优势,引导实体企业回归实业发展。
第二,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将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应警惕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虚火”加剧经济“脱实向虚”。政府在全面深化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应重点关注和预防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优势追逐高回报率金融资产进而加剧“脱实向虚”的潜在风险。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数字技术只有在实体经济上落种生根才能将其前沿技术优势落在实处,成为驱动实体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否则,脱离实体经济的数字技术只是一团“虚火”,会加剧经济“脱实向虚”,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政府应积极引导数字化转型企业要瞄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专精特新”模式深耕细作,培育其在专业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助推我国产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局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难题。借助当前数字技术助推实业的转型升级潜力,企业应秉承“专精特新”深耕细作式经营模式,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深耕专业化发展,进而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据全球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战略目标。
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微信公众号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