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红利”还是“技术鸿沟”
摘 要
基于2005—2018年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划分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人工智能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了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技术红利”。这种带动作用在200公里范围内显著,且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外围城市。这说明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带动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局域性和差异性。鉴于以上结论,未来应全方位布局人工智能发展中心城市,推进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优化外围城市产业结构,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人工智能;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效应;空间范围;
作者简介
姜伟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讲师 硕士生导师
李萍
西安财经大学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性科技 、突破性创新的方法之一, 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信通院(CAICT)发布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业白皮书》可知, 截至 2020年,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核心区域通过发展人工智能能够深刻改变自身已有的生产方式,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那么 , 核心区域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能否带动周边地区实现生产方式变革? 或者说核心区域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是“技术红利“还是“技术鸿沟”? 如果存在“技术红利”, 表明人工智能发挥了引领性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果存在“技术鸿沟”, 意味着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无法对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溢出效应。因此, 探究人工智能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对于中国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时期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当前关于人工智能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专注于讨论人工智能发展对本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认为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其他学者则多集中于从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的角度讨论人工智能对就业、收人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认为人工智能在对就业产生结构性冲击, 导致就业极化与收人极化的同时, 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 应对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可见, 现有研究尚不能回答人工智能究竟带来的是“技术红利”, 还是“技术鸿沟”。基于此,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统计数据与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匹配, 确定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 ,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人工智能是否带来“技术红利”, 如果存在"技术红利" , 则进一步分析 "技术红利" 的空间范围 。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 基于2005— 2018年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 划分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 探讨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是否带动了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 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对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是带动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经。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技术红利" 。第二, 人工智能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长呈先提升后降低的倒U型变化, 在距离超过140公里后出现距离衰减现象, 在距离超过 200公里后不再显著。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对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局域而非全局的, 这种溢出效应在200公里以内显著。第三, 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红利" 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外围城市。
综合以上结论,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 全方位布局人工智能发展中心城市, 打造人工智能多中心发展格局。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带动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范围是有限的。空间范围以外的外围城市无法享受到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那么, 对于这些外围城市, 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发展的东风,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因此 , 需要制定人工智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 在外围城市中重点培育一批新的人工智能发展中心城市, 利用其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红利”带动周边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二, 推进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 突破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技术。随着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新平台、新技术快速普及应用, 将对距离较远的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因此, 需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 , 突破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技术, 提升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 , 鼓励开发人工智能新产品、新形态, 促进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 辐射带动距离较远的外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 优化外围城市产业结构,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红利”。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是否具有“技术红利”依赖于外围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集聚程度。因此, 通过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提高经济集聚程度, 外围城市可有效吸引中心城市劳动力, 及时利用人工智能的新产品、新平台 , 提高自身利用中心城市“技术红利”的能力。
来源期刊:《统计与信息论坛》
网络首发时间:2022-05-23 15:56:06
转自:“CNKI社科学术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