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林建华:挑战与变革

2023/9/6 18:08:28  阅读:6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未来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林建华

林建华:“我刚到浙江大学任职,正赶上要参加 C9 校长年会。人们一般都是结合学校情况发言,我因还不了解情况,又不愿照本宣科,于是就写了这篇文字。人们对高等教育期望越高,批评也就越重。最近一个时期,社会对教育的批评少了,但出国读大学的人却多了,大家在用行动说话。我们如何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这可能是一个永远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整体教育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要求,而且,一些好的教学文化逐步被侵蚀,科学文化尚不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另一方面,经济转型、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多更高的新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和大规模课程共享直接冲击大学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国大学面临旧账未了、新债又到的双重压力。我们应当认清形势,勇敢地迎接挑战。

变化中的大学

从传授知识、培养绅士,到发现新知、发明新技术,再到运用技术、服务社会,大学的职能经历了多次变革。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大学主要以教学为主,少数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当时的大学形成并保持了优良的教学传统和文化,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学术人才。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学经历了从教学型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接踵而至的教育多元化、校办企业、科研成果量化评价以及大学排名等等,原有的教学传统和教学文化被忽视、被侵蚀。学术上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良好学术文化和氛围的形成。随后的大学合并、大规模扩招、科研规模扩大、新校区建设等一系列机遇,使大学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外延拓展,而教育体系、评价体系、人事体系、大学制度等内涵建设相对滞后。

今天的社会对大学充满期待,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都对大学提出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他们或期望大学发现新知识,发明新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国家和地方的福祉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或期望大学为公众提供更好、更广泛的优质教育,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和良好素质的劳动者,期望大学维护弱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或期望大学保持传统,坚持学术独立,追求真理,培养社会精英,代表社会良知,评议和影响社会舆论,引领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在变化中坚守

大学须在变化中坚守核心使命。纵使大学的职能经历万般演变,但根本使命始终是培养人才,要通过高水准的教学、卓越的学术研究和良好的社会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大学对国家和社会的最大贡献,也是学校长远声誉的基础。

大学须在变化中坚守自己基本的价值。价值是履行使命的保障,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学校的价值包含三个基本层面:首先,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学校应当调动一切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其次,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大学制度的设计、文化氛围营造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师们的潜力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制度体系应当使每位教师都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与路径,应当使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三,大学须坚持学术独立,形成兼容并包、宽容失败的氛围;要相信教师,并在制度上要求教师坚持真理、严谨治学、坚守诚信、代表社会良知,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学术不端、狭隘偏激、哗众取宠等违背基本学术文化的行为。

大学须变革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在使命和价值上的彷徨,教学与学术文化上的偏颇,管理构架和流程上的紊乱,都会影响大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使人们困惑不安、束缚手脚。

大学是学习和创造的场所,高度依赖个体的创造性。只有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和制度氛围,才能使学校中各个机构、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共同为实现学校的使命而奋斗。

改革大学内部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迫在眉睫。它须在大学使命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明确学校的愿景,确定阶段性的战略重点目标,制定配套的综合改革计划。为提高执行力,我们还需要认真梳理管理构架和流程,明确责任、权力和资源配置方案,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的有限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大学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学校应当建立公平、公正、激励上进的人员聘用、评价与晋升、薪酬体系,积极帮助教职员工看清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努力方向。

迎接信息时代

纵观今天的中国大学教育,一方面整体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迷失,教学内容陈旧;另一方面,各学校教学水平差距很大,有些学校的基本教育条件和课程质量都难以保证。

从知识传授角度看,教师水准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落后,不鼓励学生发展兴趣,不注重能力培养;从学生的角度看,应试教育使学生迷失方向,缺乏学习和创造的激情。如何重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是我们重要的课题。更严峻的现实是:家庭较好、能够接受较好基础教育的孩子有更大的机会进好大学、拥有好的未来。大学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已经成为社会公平的主要障碍之一。

而当政府和大学苦苦寻觅提高公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路径时,由信息技术和教育需求引发的大规模网上共享课程(MOOCs)浪潮又冲击着学校。

显而易见,新技术降低了知识的获取成本,MOOCs 的出现使大学不再是封闭的港湾,大学校园正逐渐失去独占独享已有知识的特权。一方面,MOOCs 使大学之间竞争白热化,教育的成本、质量和竞争因为技术而透明,因透明而变得异常敏感。这迫使大学必须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其个性和特点。不把教育质量放到第一位的大学将没有未来!另一方面,MOOCs 也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教育公平和自由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之近,大学的决策者不能也不应当孤芳自赏,应当摈弃狭隘的观念,积极推进网上课程共享,使更多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与此同时,MOOCs 正在冲破教育市场的壁垒,挑战传统的观念。

来源:未来教育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

转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