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初探
王树杰1,张春奎2,杜志辉3,樊泽宇1,马照亭1
(1.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6;
2.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西安 710054;
3. 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36)
摘要:
针对当前因基础地理实体标识码不统一、不持久导致的多源数据无法与其精准对接、数据资源无法高效流通的问题,论文在对比研究当前主流标识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建设的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涵盖实体编码、标识注册、标识解析及基于实体标识的应用服务等。研究与实验表明,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码具备全球唯一、终生保持等特点,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能够支撑构建基础地理实体的应用生态,未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源数据关联共享的难题。
0 引言
地理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且连续空间位置和范围、单独具有同一属性或完整功能的地理对象,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最小地理单元。基础地理实体是通过公益性基础测绘行为采集和表达的地理实体,是其他地理实体和相关信息的定位框架与承载基础[1]。作为基础测绘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其目标是构建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和实景三维产品[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正在全面推进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也将基础地理实体作为其建设的主要数据内容,最终目标是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关联互通[3]。在实景三维支撑构建的数字空间中实现万物互联,迫切需要对作为定位框架与承载基础的每一个基础地理实体赋予明确、统一的身份标识,做到一物一码。
1 研究现状
身份标识作为万物互联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对食品进行安全跟踪与追溯的EAN·UCC标识最早被发明并应用在食品供应链体系中[4]。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身份标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应用于识别学术资源的DOI标识[5]、应用于数字资源的Handle标识[6]、应用于公共卫生的OID标识[7]、应用于医疗器械的UDI标识[8],以及近年来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MA标识[9]和应用于物联网的ECode标识[10]。传统基础测绘在采集、生产数字线划地图(DLG)产品以及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时,面向数据管理需求,探索了采用行政区划代码、图幅代码、网格位置码、几何特征码、分类代码、顺序码等形式的不同组合为地理要素定义唯一标识码[11-12],但这些标识码因不具备全局唯一和永久保持等特征,一直没有形成行业共识,也无法作为基本属性与几何图元、要素名称等一起对外流通,更无法像人类的身份证号码一样建立与经济社会数据的对接与关联。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建设提出构建基础地理实体作为经济社会数据定位框架与承载基础,但学术界、研究机构以及生产单位对于基础地理实体的唯一标识到底如何编码仍莫衷一是[13-15]。202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以技术文件的形式设计了基础地理实体全局唯一标识的空间身份编码规则,但技术文件缺少对此唯一标识码如何发挥作用的顶层设计,对各地的引导作用还不够。目前,从全国来看,基础地理实体仍缺少统一、权威的身份标识,各类经济社会数据还未能与其实现精准对接,导致不同部门在业务管理中仍使用各自不同的定位框架。如,统计系统的行政区划、城管部门的万米网格、政法系统的综治网格、公安部门的标准地址以及资规系统的规划单元、自然资源单元、不动产单元等。上述这些定位框架粒度不一、空间上相互交叉,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有效融合,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精细化治理对定位框架的需求。
2 主流标识体系对比研究
当前,国际上对于身份标识开展统一管理的主流技术体系包括DOI、ECode、Handle、MA、OID、UDI等,其主要特征对比如表1。
表1 主流标识体系主要特征
DOI标识作为国际出版界的事实标准,其目录代码加机构代码的分层结构无法描述基础地理实体中所包含的位置信息;Ecode标识是由我国物品编码中心自主研究提出的物联网标识体系,尚不具备国际标准;Handle与OID标识虽然具有全球唯一性和良好的兼容性,但扩展性不足,且其国际根解析系统存在不可控的风险;UDI是针对医疗器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码等结构特点所制定的,不适宜描述基础地理实体。本文选择的MA标识体系是中国首个具有全球顶级节点管理权和代码资源分配权的、遵循国际标准的对象标识体系,主要用于对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对象进行全球唯一身份标识。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是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国际自动识别与移动技术协会(AIM)三大国际组织共同批准认可的MA标识代码发行机构。目前,MA标识体系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平台用户7万多家,发放标识200多亿,解析总量已超过30多亿次。相比上述主流标识体系,MA标识体系具有自主可控、分层灵活、兼容性好、扩展性强等优点:拥有全球代码资源分配能力,可为基础地理实体分配专属的领域代码;灵活的分层结构,可以兼容基础地理实体现有的内部标识;基于其自定义标识对象个体编码,能够实现基础地理实体的信息扩展,便于实现经济社会信息与基础地理实体的精度对接。
3 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
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是面向基础地理实体开展标识编码、注册、解析及服务的全流程应用,涵盖实体标识编码层、标识注册管理层、实体标识解析层、实体标识应用层以及政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的架构如图1所示。
实体标识编码层主要负责制定编码规则、开展标识编码,并按需形成不同载体形式的实体标识;标识注册管理层主要负责实体标识在标识平台的注册入库、扩展码注册以及节点平台的注册管理;实体标识解析层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实体标识的递归解析,为上层应用提供查询服务;实体标识应用层是不同业务基于节点平台和解析平台的接口开展基于基础地理实体标识信息的应用,用实体MA标识关联不同应用,打造应用生态,达到信息互联互通、“一码观天下”的目标。此外,政策标准体系是开展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编码、注册、解析与应用的政策依据和标准遵循;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全生命周期运营的技术保障。
3.1 实体标识编码
1)编码规则
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的编码结构符合国际标准ISO/IEC1 5459《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唯一标识》,参照《基础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规则》,采用“专有标识域+标准域+扩展域”的三层编码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专有标识域由2位根标识符码(MA)、4位基础地理实体专用码(1001)组成,用于标明为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标准域”由26位(二维基础地理实体)或44位(三维基础地理实体)北斗网格位置码[16]、6位分类代码和4位顺序码组成,为基础地理实体的行业标识;“扩展域”为不定长码,包括3位国家代码[17]、6位行政区划代码[18]以及与实体对应的业务对象标识,用于标明基础地理实体所在的管理节点,并实现实体与业务对象的信息关联,多个扩展码之间以“.”分隔。
2)自动编码
鉴于基础地理实体类型多、数量大等原因,应在基础地理实体生产、入库或数据成果一级检查时以自动化的方式,将专用标识域、标准域以及扩展域中的国家代码、行政区域代码作为唯一标识码存储在数据库中,并确保此唯一标识码终生不变。为确保基础地理实体“一物一码”和编码的有效性,应将编码结果作为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成果质检的关键环节。扩展域中的其它内容,可在标识注册时通过自动或交互确认的方式编制并登记在标识平台节点中,无需在本阶段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中编码。
3)编码载体
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支持多种介质载体,既可直接存储在注册服务平台的实体数据库中,也可将其采用QR码[19]、快速响应矩阵码[20]或汉信码[21]等国际或国家标准自动转化为二维码,喷涂、张贴在现实世界中基础地理实体对象上,还可内嵌到RFID、芯片、传感器等中,供不同的应用终端识别使用。
3.2 标识注册服务
研制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分布式注册服务平台,支持不同层级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服务节点的注册、实体标识的注册以及标识扩展码的注册。
1)标识服务节点注册
根据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分级生产、分级服务的现行管理要求,分别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的管理工作,形成各自的标识注册服务节点,并分别注册至国家级节点。国家级节点向MA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基础地理实体MA全球根节点注册,省、市、县或区域级标识服务节点向国家级节点注册,共同构建全球统一、分布式管理的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如图3)。
各级节点负责管理其下属的节点,包括节点的新增、删除和更新等。除全球根节点外,每个节点只能归一个上级节点管理,国家、省级和市级节点分别存放了本级的基础地理实体及其标识数据。未按要求开展注册的节点,由于其管理的实体标识不能接入统一的标识体系,故无法在统一的数字空间实现标识服务。
2)实体标识注册
实体标识注册是指基础地理实体及其标识数据向所属节点管理平台注册的过程,包括写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实体标识的注册由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从事基础地理实体管理与服务的单位负责完成。按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22]要求,采用国家认定的地理信息保密处理技术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基础地理实体开展保密处理,将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中的实体对象、基本属性、标识代码导出至非涉密环境。以批量处理的方式,读取上述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中的每一条记录,调用标识管理平台的二次开发接口,将实体对象、基本属性、标识代码依次注册到本级标识管理节点中。
为确保基础地理实体标识注册的安全,在标识注册前,需要负责标识注册的软件系统向注册管理平台发起认证请求,通过认证请求后,注册管理平台返回给注册软件系统一个Token令牌。之后该注册软件系统每次提交注册标识请示时,都要携带此Token令牌以验证身份的有效性。实体标识批量注册的流程如图4。实体标识一经注册,应永久保留,即使实体消亡,也应在历史实体标识库中保留其标识。
3)实体标识扩展码注册
实体标识扩展码的注册是建立基础地理实体标识与不同部门业务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满足实体标识的“一码多态”使用需求。实体标识扩展码的注册由使用基础地理实体及其标识的用户单位按需完成,并对其质量负责。多个用户单位的扩展码顺序采用申请分配制、先到先得,且顺序在本级节点相对固定,由标识注册管理平台负责维护。标识注册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能按图形及名称匹配进行批量转换注册的接口和交互式注册图形界面,实现用户单位业务对象代码与基础地理实体标识代码的衔接互认。
3.3 实体标识解析
基础地理实体标识在解析时按照从根节点、国家节点到省级节点、市级节点的寻址方式层层递归解析。为提高标识解析过程中对节点管理平台的寻址效率,利用实体标识专用域中的行政区划代码与实体标识数据相一致的特点,通过解析专用域中的行政区划代码快速寻址到平台节点。基础地理实体标识解析的流程如图5,并按图中的序号顺序解析。
①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应用系统在标识解析时,会将实体标识id的全部内容(专有标识、标准域、扩展域)作为参数发送给MA标识递归解析服务器。
②递归解析服务器检查请求参数是否符合MA标识的解析规则(包括参数名、参数校验规范等)要求,如果不符合,则返回错误信息;如果符合,将识别得到的标识前缀、国家代码按照就近原则分配给MA根结点解析。
③MA根结点解析请求参数id中的专有标识,在解析到MA.1001后,再根据请求参数id扩展域中的国家代码返回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相应国家节点的IP地址。
④递归解析服务器向国家节点发送解析请求,输入参数请求类型type、标识代码id。
⑤国家节点视请求类型参数开展不同解析:当type值为0时,根据请求参数id扩展域中的行政区划代码,查找节点平台注册表,返回实体所在节点平台的IP地址;当type值为1时,根据id参数中的标准域代码,在本级节点查询注册的实体标识数据库,返回实体查询结果,跳转到⑧。
⑥递归解析服务器向标识管理节点发送标识查询请求,输入参数type值为1和标识代码id。
⑦节点管理平台根据参数id中的标准域代码,在本级节点查询注册的实体标识数据库,返回实体查询结果。
⑧递归服务器对查询结果格式化后返回客户端,完成一次完整的标识解析流程。
3.4 实体标识应用
实体标识应用的核心是基于基础地理实体标识的唯一性关联业务标识进而通过标识解析从基础地理实体标识按需找到扩展域里关联的其他业务标识,以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支撑不同应用需求。根据实体标识隐含位置、身份唯一、扩展关联以及可二维码呈现的不同特点,实体标识的应用场景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
1)场所位置码模式
鉴于基础地理实体标识码中隐含了实体的精准位置信息,实体标识码可用于特定场景的定位服务,如大型商场、停车场、展厅等室内复杂环境的扫码定位,用户通过扫码即可获得详细的室内位置与路线信息。新冠疫情期间,居民小区、单位院落防疫时人员出入时的扫码登记也是实体标识作为场所位置码开展人员流动自动记录等实例。
2)身份标识码模式
基础地理实体是未来重要的数据资产与生产要素,实体标识可用于数据资产流转、交易过程中的唯一标识、计价或考核凭据,也可作为开展时空底图服务、时空关联服务的唯一身份标识,关联上层叠加的各类业务标识,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
3)入口门户码模式
以二维码形式为载体的实体标识,可作为市政、公众移动办公的统一入口,扫码即可便捷实现业务办理,达到“扫码即知”“扫码即办”“扫码即诉”的效果,如对道路路灯的维修申报、门前三包的监督上报等。基于地理实体在全市统一编码,不同权限的用户扫码即可直接进入相应的信息查询、业务投诉或业务办理界面,实现统一入口的“一码多用”和“一码多态”,在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一个城市多种不同编码的冲突问题。
入口门户码模式中基础地理实体标识应用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
①获取实体标识。不同的业务系统可获取同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别的实体标识。对于像二维码、RFID等有实物载体的标识,实体标识的获取需要通过摄像头、RFID读卡器等工具配合完成;对于实景三维数字空间中的基础地理实体标识,可通过应用程序直接获取。对于有实物载体的实体标识,由于实体标识一经嵌入不易更改,需要实体标识尽可能先用相对固定的标准域内容。
②实体标识解析。通过4.3中的标识解析流程,查找该实体标识对应的属性信息或其他相关的业务对象标识。通过实体标识解析,以实现对实体对象基础信息的获取、扩展域中关联信息的获取或其它后续业务流程信息的获取。
③发起业务流程。根据实体标识解析的结果,发起不同的应用业务流程。由于基础地理实体可能对接不同的业务对象标识,基于此实体标识的应用业务能够达到“一码多用”和“一码多态”的效果。
未来,随着基础地理实体标识体系建设的更加成熟,将会发展更多的应用场景与应用模式,实体标识的作用将愈加突显。
4 测试实验
为验证本文所提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的合理、有效,作者依据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为我单位的授权许可,搭建了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全球根节点和国家节点,实现了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全球根节点与MA标识根节点的互联互通。结合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西安试点工作成果,搭建了与国家级节点联通的西安市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注册服务平台,在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编码规则的指导下,开展了西安市基础地理实体的自动编码、标识注册、扩展码注册以及标识解析应用等实验与测试工作。初步测试表明,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的编码规则具备全球唯一和终生保持的能力,通过程序软件可以为西安试点生产的全部类型的实体数据自动编码,并生成二维码。如图7为西安试点范围房屋实体MA标识在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中和在西安市级节点平台中的显示效果。
为验证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在关联业务信息的作用,作者将西安市不动产登记业务中的宗地代码、自然幢号分别注册为院落或房屋实体标识的扩展码,实现了院落与宗地、房屋与自然幢的关联。市民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的扫码功能,便可对实体标识二维码扫码、解析、查看该实体的基础信息,如图8(a);不动产登记专业用户,认证登录专业版手机App,扫描上述相同的实体标识二维码时,能够解析出院落、房屋实体所关联的宗地代码、自然幢号,激活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流程,如图8(b),实现了基础地理实体“一码多态”的应用效果。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基础地理实体对象,围绕其全球唯一标识的规则制定、自动编码、注册、解析与服务,基于我国自主可控的MA标识技术设计了适用于基础地理实体的标识体系,并开展了相关测试验证工作。测试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标识体系技术路线可行,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当前,基础地理实体MA标识体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后续本文计划结合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鉴于基础地理实体与上层业务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粒度、语义不一致的情况,实体MA标识中扩展码的自动关联注册与管理维护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
(原文有删减)
参考文献
[1] 佚名.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文件[J].测绘标准化,2022,38(1):104. (NAMELESS.New bas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real 3D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ocument[J].Standardiz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22,38(1):104.)
[2] 自然资源部.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EB/OL].(2021-08-11)[2023-03-01]. http://gi.mnr.gov.cn/202108/t20210816_2676831.html.(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Realistic 3D Chin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utline (Version 2021) [EB/OL].(2021-08-11)[2023-03-01]. http://gi.mnr.gov.cn/202108/t20210816_2676831.html.)
[3]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 [EB/OL]. (2022-02-24) [2023-03-01]. http://gi. mnr. gov. cn/202202/t20220225_2729401. Html.(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Notice o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stic 3D China [EB/OL]. (2022-02-24) [2023-03-01]. http://gi. mnr. gov. cn/202202/t20220225_2729401. Html.)
[4] 郭艳丽.农产品追溯编码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06.(GUO Yanli.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raceability coding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D].Jinan:Shandong University,2006.)
[5] 宋丹辉,徐宽.数字对象惟一标识DOI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8):29-32. (SONG Danhui,XU Kuan.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OI[J].Researches in Library Science,2006(8):29-32.)
[6] 郭晓峰,孙洵.Handle系统的发展及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8):18-24. (GUO Xiaofeng,SUN Xun.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andle system[J].Digital Library Forum,2013(8):18-24.)
[7] 吴东亚.对象标识符(OID)技术和应用分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8):66-68. (WU Dongya.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object identifier(OID)[J].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tandardization,2010(8):66-68.)
[8] 杨婉娟,李军,李静莉.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国际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4,38(5):353-356. (YANG Wanjuan,LI Jun,LI Jingli.Internatinal progress of 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 for medical devices[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2014,38(5):353-356.)
[9] MA标识代码管理委员会.MA标识体系白皮书[EB/OL].(2021-11-01)[2023-03-01].https://www.china-aii.com/api/sysfileinfo/preview?id=1462606859035164674 ( MA Identification Code Management Committee - MA Identification System White Paper[EB/OL].(2021-11-01)[2023-03-01].https://www.china-aii.com/api/sysfileinfo/preview?id=1462606859035164674)
[1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38662-202,物联网标识体系—Ecode标识应用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State Administration of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B/T 2260—2007,[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20.)[11] 孙毅中,姚驰,陈少勤,等.顾及几何特征的地理要素空间位置唯一性标识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12):1486-1489. (SUN Yizhong,YAO Chi,CHEN Shaoqin,et al.Geographical elements’ spatial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considering geometric features[J].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2012,37(12):1486-1489.)
[12] 周炤,季晓林,刘刚.基于地形图分幅及要素分类代码的对象标识研究[J].测绘工程,2014,23(7):12-16. (ZHOU Zhao,JI Xiaolin,LIU Gang.Research on geographic feature object identifier based on map subdivision and feature classification code[J].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4,23(7):12-16.)
[13] 蔡勇,陆藩藩.地理实体编码标准研究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1):32-35. (CAI Yong,LU Fanfan.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geographic entity coding standard[J].Ji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9,36(21):32-35.)
[14] 闾国年,俞肇元,周良辰,等.地理实体分类与编码体系的构建[J].现代测绘,2019,42(1):1-6. (LYU Guonian,YU Zhaoyuan,ZHOU Liangchen,et al.Construction of geographical entity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ystem[J].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9,42(1):1-6.)
[15] 郭功举,林木棵,刘一宁.地理实体数据库研究与实践[J].测绘地理信息,2021,46(6):127-131. (GUO Gongju,LIN Muke,LIU Yining.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geographic entity database[J].Journal of Geomatics,2021,46(6):127-131.)
[16]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北斗网格位置码:GB/T 39409—202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iDou grid location code:GB/T 39409—2020[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20.)
[17]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世界各国和地区及其行政区划名称代码 第1部分:国家和地区代码:GB/T 2659.1—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and their subdivisions—Part 1:Country code:GB/T 2659.1—2022[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22.)
[1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de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B/T 2260—2007[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08.)
[1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QR Code bar code symbology specification:ISO/IEC 18004:2015[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2015.
[20]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快速响应矩阵码:GB/T 18284—2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State Bureau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QR code:GB/T 18284—2000[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04.)
[2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汉信码:GB/T 21049—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an Xin code:GB/T 21049—2022[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22.)
[22] 自然资源部.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EB/OL]. (2020-06-18)[2023-03-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08/content_5525075.htm.(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Provisions on the scope of state secrets in the manage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B/OL]. (2020-06-18)[2023-03-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08/content_5525075.htm.)
【作者简介王树杰(1997—),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实景三维。
wsjforsaken@163.com
】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专项(121136000000210004);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西安试点项目。
【引用格式】王树杰,张春奎,杜志辉,等. 基础地理实体 MA 标识体系初探 [J]. 测绘科学,2023,48(3):128-135。
转自:“测绘学术资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