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观测· 帕克太阳探测器揭示产生太阳风的关键区域与结构
2023/6/15 18:22:37 阅读:86 发布者:
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SP)成功靠近太阳表面,揭示了产生太阳风的区域位置及其细微结构。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太阳风的起源和加速机制,进而改进对太阳风暴的预测。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和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研究人员发现,PSP 检测到了与日冕洞内的超粒子流相匹配的高能粒子流。这表明这些区域可能是“快速”太阳风的起源。这些日冕洞是磁场线从表面伸出没有回环向内的区域,通常位于太阳两极。当太阳处于活动的安静期时,这些日冕洞主要位于两极。当太阳磁场每隔 11 年翻转一次,变得活跃时,这些孔洞会出现在整个太阳表面,产生直接射向地球的太阳风。通过分析 PSP 采集的数据,研究团队发现太阳风的产生是由磁重联机制引起的:太阳表面的磁场在某些区域会相互穿过,并且会在某些地方断裂和重新连接,这个过程会产生高能带电粒子,最终形成太阳风。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太阳表面产生太阳风的区域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形态,包括漏斗状的结构和亮丝状物,这些结构可能会对太阳风的产生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太阳风暴可能对卫星、通信和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更深入地了解太阳风的起源和加速过程,科学家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相关论文 6 月 7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Nature)
转自:“科研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