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 翔 | 数字化进程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前景与展望

2023/5/15 11:02:55  阅读:96 发布者:

摘要:

本文概述了关于数字化的研究,以及它如何影响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国家-社会关系。它为理解中国政府将数字技术纳入公共管理以及数字化如何影响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背景,这也是本专刊的核心主题。

本文发现,中国政府对数字技术的积极使用导致了公民和机构在一个分散的国家系统中的复杂互动。虽然审查和宣传仍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的重要功能,但也发现,国家的不同部门为其他各种目的采用ICTs,而ICTs的使用导致了多种后果。高层政府旨在使用"电子网络"系统来控制他们的下属,而一些地方政府则试图通过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来吸引投资。经验证据表明,在线响应的质量在不同机构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结论是,数字化的过程和结果不仅是由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也是由国家行为者之间的竞争、战略制定和合作形成的。

作者简介:

高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文献来源:

Gao, X. (2020). State-Society Relations in Chinas State-Led Digitalization. China Review, 20(3), 1-12.

本文作者高翔

一、引言

数字化已成为重塑我们对现代国家的理解的主导力量。在 21 世纪的前二十年,数字技术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并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在民主制度下,它为具有争议性后果的政治沟通提供了新渠道。在发展中国家,通过让贫困选民参与政治决策,它产生了显着的关注效果。在发达国家,政治家可以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 来鼓励潜在选民参与政治选择。尽管如此,有证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未能达到让公民了解负责任的政治决策和优质民主的期望。

尽管数字化似乎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加强了政治结构,但数字技术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正在慢慢演变成更具革命性的场景。公共行政数字化最直接的影响是限制基层官僚机构的自由裁量权。然而,最近的证据表明,信息化只是模糊而不是破坏自由裁量权。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能导致公务员对采用该技术持抵制态度。然而,数字技术更根本的影响不仅在于它对传统公共行政系统的影响,还在于它对新的公民与政府关系的影响。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数字化为改善服务提供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巴西、印度等欠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通过政府的日常运作在国家和社会之间建立了成千上万的联系。例如,市长的邮箱和其他形式的在线参与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观察到。在大众代表的经典逻辑下,公民参与主要限于政治选举。公众的角色被定义为公共管理的“权威评论家”。然而,在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从政策制定到实施和评估的整个政策周期中为国家与社会的沟通提供了大量机会。这种广泛的公民参与一方面有助于建立一个透明、负责、反应灵敏甚至积极主动的政府,但另一方面也破坏了政治合法化的既定机制。例如,有证据表明,利益集团可以利用技术并从团结逻辑而非大众代表的传统逻辑中获益。数字鸿沟、数字隐私和伦理等其他挑战也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时代国家与社会之间深入、常规化的互动可能为 21 世纪全新的国家理论铺平道路。

数字化正在重构现代国家的国家-社会关系,但对中国数字化的研究还很有限。大量的学术作品局限在审查制度、网络激进主义和数字宣传等主题上。例如,许多研究集中在政府监管互联网的努力上,而另一些研究则集中在2012年以来互联网和公民社会的共同进化上,学者们注意到互联网治理的重新整合,这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来解决党的宣传、舆论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关键挑战。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新的国家战略,如情绪遣散和“参与式说服2.0”,在网络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国家“一直在不断地从过去明确、粗暴的战术转向现在更微妙、更有序的机制。”这些研究指出,国家在治理互联网方面的战略正在发生变化,但仍继续采用国家-社会二分法的范式,并将网络空间中的公民-政府互动视为零和游戏。

二、中国国家主导的数字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不仅对数字化做出了回应,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公共治理中采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一直扮演着积极的先驱者角色。它正式宣布"信息化"是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的国家战略(九五计划,1996-200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敦促所有公共机构将信息通信技术纳入行政系统,以实现高质量的治理。在21世纪初,建设电子政务的努力可能 "对中国公共部门的影响有限。"今天,技术使用的范围已经大大扩展。2016年,中国国务院启动了 "互联网+政务"项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创新应用前沿数字技术。这与美国政府关于 "互联网+政务"的倡议类似,也是政府在数字时代应该如何运作的物种,反过来也表明,一种新的公民-政府关系可能因此而出现。

数字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沟通工具,它使信息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在网络空间,一项糟糕的地方政策可能会迅速引起全国甚至全球的关注。中央当局也可以通过建立电子监督或在线请愿系统轻易地介入地方治理。地方治理中新行为者的发展可能会改变以前偶然的公民参与作为窗花的情况,增加民主治理的实质性要素。

然而,我们应该记住,现在是信息通信技术支持的民主价值在一党制下运行。这使得中国的数字治理及其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影响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数字化参与能否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它将引领我们走向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关系?除了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之外,数字化的副产品是什么?随着政府启动数字化项目,关于数字化的问题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涌出。然而,中国国家主导的数字化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影响还没有被仔细研究。

  三、分散的政府系统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动态变化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特刊集中讨论了中国国家主导的数字化进程,并研究了数字时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前景。文集作者表明,中国政府一直在以制度化的方式将数字技术纳入行政系统的各个方面。大多数关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有研究都以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法或国家公司主义为重点。下面四篇论文超越了这两个范式,描绘了数字化如何重塑国家和社会及其相互作用的更细致的画面。

MengYang概述了一个新的国家-社会传播机构的类型学。WongChu讨论了数字技术在不同宏观社会机构下的影响。GaoTan研究了ICTs如何影响政府的行政部门。YanWongWu阐述了基层的动态,研究了一个欠发达地区的乡镇政府的电子政务实践。本特刊的作者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区,他们的研究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到偏远的内陆省份的数字治理相关主题。这些文章结合起来,对中国数字时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触及了一党制下数字治理的几个新视角。

基于对香港和深圳的比较案例研究,WongChu进一步证实了国家主导的战略可能使中国大陆在数字治理方面成为领导者。而GaoTan通过分析数字化对国家能力的影响来研究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在政策回顾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GaoTan展示了上层政府对数字技术的战略性使用是如何改变公民和政府在地方层面的互动方式的。在浙江省的 "最多跑一次 "改革中,省政府首先进行了在线公民调查,以收集关于地方政府的信息。通过利用在线公民参与,省政府能够减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并迫使地方政府实施国务院指定的 "互联网+政务服务"议程。省政府随后启动了虚拟政府项目,将新的行政程序和标准整合到代码笼中。

总而言之,这种自上而下的数字化动员导致了韦伯式的行政系统,它是理性的、常规化的和公正的,这有助于国家的基础建设力量。

四、总结

总的来说,这四篇文章都更细致地描绘了中国国家主导的数字化及其对公民与政府互动的影响。这些文章的研究结果本身就很重要,但都集中在国家机构上,这为对中国数字化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在这个集合中,没有一位作者将状态视为一个整体。

相反,他们已经确定了具有不同利益和能力的不同国家行为体,它们跨越不同的层次和地区。通过这样做,他们能够超越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法,展示当代中国更生动、有时甚至出人意料的数字治理场景。特别是,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化努力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不仅取决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还取决于国家行为者之间在这个高度分散的政府系统中的竞争、战略制定和协作。换句话说,中国研究专家应该密切关注数字技术与复杂国家机构之间的融合。

转自:“再建巴别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