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龙 沈艳|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不平衡
2023/4/18 9:28:17 阅读:14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学季刊 ,作者李彦龙 沈艳
本文载于《经济学》(季刊)2022年第22卷第5期,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李彦龙,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沈艳。获取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全文”。
近年来,在认可数字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大背景下,存在对数字技术发展是否会拉大数字鸿沟、加剧数字平台垄断、通过杀手型并购遏制创新等问题的担忧。在数字技术和金融的领域,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不平衡的影响究竟是“数字红利”效果占主导,还是扩大“数字鸿沟”为主,就是一个重要的实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对我国应当如何看待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如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角度,评估了数字技术与金融相结合产生的影响。在方法上,本文借助VIIRS灯光数据测度县级层面人均实际GDP,为刻画省内区域不平衡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并让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内、地级市间和地级市内经济不平衡的影响成为可能,为从区域均衡发展角度看待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从省、市、县等角度多方位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空间格局影响,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地区差异,并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不平衡的传导机制。
主要从三方面展开:第一,本文展示采用县级GDP数据构造省内、市间和市内不平衡程度的困难,并基于灯光数据构造对县实际人均GDP的度量,进而构造用于度量区域不平衡的泰尔指数;第二,通过将反映不平衡程度的泰尔指数对数字普惠金融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内地级市间和地级市内不平等的影响,并对数字普惠金融重塑省内经济差异的效果在南北地区、直辖市与非直辖市的差异多方位进行考察;第三,本文基于省内经济差异、省内地级市间经济差异和地级市内经济差异多个维度,从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两个方面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重塑经济差异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微观数据进一步提供经验证据支持。
本文对文献的贡献如下。首先,本文结合了宏观的省、市、县层面数据,从省内、地级市间和地级市内经济不平衡等方面,多维度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为客观认识数字普惠金融的总体经济效应,提供实证证据。其次,本文在作不平等分解时,采灯光数据来近似县级人均GDP,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效果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到县级层面。再次,在实证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之后,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角度研究其影响区域不平衡的具体机制。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相应金融监管政策提出建议。
本文有如下主要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省内、地级市间和地级市内的经济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在省内表现为“数字红利”而非“数字鸿沟”,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省内经济不平衡的效果在工具变量估计、删除直辖市、替换估算模型、变更不平衡测算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内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缩小省内经济差异的效果在非直辖市和南方地区更大。第三,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创新和推动转型升级助力缓解省内市间和地级市内的不平衡,因而可以缓解省内的区域不平衡。第四,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落后城市和发达城市上市公司的人均产出和创新产出差距,故而存在缩小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
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有如下建议:
第一,促进区域不平衡应考虑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投入力度。本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缓解省内区域不平衡的证据,表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可以兼顾“效率”和“公平”。因此,在以数字技术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要避免因为发现新业态带来新问题而因噎废食,错失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经济增长的良机。
第二,利用大数据和监管科技等提升监管水平,让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机制可以畅通运行。数字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催生了新业态,也带来了新风险,相应带来了“严监管扼杀创新、松监管引发风险”的两难境地。本文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区域平衡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创新和推动转型升级,这表明创新驱动仍是缩小省内不平衡的主导力量。为此,监管过程要避免“一刀切”,通过提升监管水平,让创新持续性发挥作用。
第三,促进区域平衡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投入。本文发现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区域不平衡的作用主要是在省内,但在南北之间、直辖市和非直辖市之间,不可忽视差距拉大的可能。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处于落后地区的上市公司等可以发挥更大的缓解不平衡的作用,将数字金融相关的创新向落后地区推广,加强各省之间的协作,可以发挥数字金融助力供应链、产业链的作用,从而让数字普惠金融更大程度地发挥促进平衡发展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李彦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在《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劳动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计量、宏观与区域经济、企业创新、金融科技等。
沈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Econometric Society会员和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会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任理事。担任Journal of Econometrics,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等刊物匿名审稿人。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