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 | 中山大学杨建华/屈良鹄发现新类型非编码RNA调控RNA剪接和修饰
2023/4/11 14:21:15 阅读:130 发布者:
Kink-turn(K-turn)是一种三维RNA结构,存在于所有三个主要的系统发育域。
2023年4月10日,中山大学杨建华及屈良鹄共同通讯在Nature Biotechnology(IF=68)在线发表题为“RIP-PEN-seq identifies a class of kink-turn RNAs as splicing regula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RIP-PEN-seq将一类kink-turn RNAs识别为剪接调控因子。该研究开发了RIP-PEN-seq方法来识别由K-turn结合蛋白15.5K结合的RNAs的全长序列,并在人和小鼠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被描述的具有反向K-turn基序的RNAs (bktRNAs)。所有bktRNAs在其固定的末端位置都有两个一致的序列基序,具有复杂的折叠特性、表达和进化模式。
该研究发现高度保守的bktRNA1引导甲基转移酶纤颤蛋白在人体内安装U12小核RNA的RNA甲基化。bktRNA1的缺失通过削弱ZCRB1到小剪接体的募集,导致U12型内含子的整体剪接调控异常。大多数bktRNAs通过与15.5K蛋白相互作用来调节局部内含子的剪接。综上所述,作者的发现表征了一类小RNAs,并揭示了另一层基因表达调控,涉及bktRNAs之间的串扰、RNAs剪接和RNA甲基化。
RNA结构基序赋予RNA结构的多样性,以调节各种生物过程。K-turn是信使RNA (mRNAs)和非编码RNA (ncRNAs)中最常见的三维(3D) RNA结构基序。K-turn结构的典型特征是一个典型的茎(C-茎),接着是一个不对称的3-核苷酸(3-nt)凸起,以及3 '非典型茎(NC-茎)2,3上的G•A和A•G碱基对。自然发生的K-turn通常作为RNAs结合蛋白(RBPs)的特定结合位点,包括古生菌中的L7Ae5蛋白和其他同源物YbxF、YlxQ6和15.5-kDa蛋白(15.5K)。值得注意的是,K-turn及其结合蛋白的独特构象性质使得K-turn在维持各种类型RNAs的正确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K-turn结构基序在各种类型的ncRNA家族中反复被观察到,并在RNA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真核生物中,著名的K-turn ncRNAs是box C/D小核仁RNAs (snoRNAs)和U4/U4atac小核RNAs (snRNAs)。C/D box位于box C/D RNA末端对上,形成末端K-turn基序。15.5K蛋白识别C/D box RNAs的K-turn结构基序,启动小核仁核糖核蛋白(snoRNP)组装,对核糖体RNAs (rRNAs)和snRNAs进行位点特异性的2'-O甲基化,这对核糖体的功能保真性和基因表达至关重要。
15.5K蛋白还与U4和U4atac的5 '茎环中相同的K-turn结构基序结合,促进主剪接体和小剪接体的组装。U4atac K-turn结构母基的突变已被证明会损害15.5K蛋白的结合,并导致各种疾病,如Taybi-Linder综合征(TALS/MOPD1)、 Roifman综合征(RFMN)和Lowry-Wood综合征(LWS)。然而,K-turn结构在转录组中的流行程度、机制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bktRNAs对内含子剪接的局部调控模型(图源自Nature Biotechnology )
总之,该研究表明bktRNAs形成一类转录后调节因子,可能有助于RBPs通过碱基配对相互作用识别底物,并且通常在调节其结合伴侣15.5K以调节局部内含子的剪接中起作用。该研究表明,由bktRNA1缺失引起的单一甲基化改变有助于整体剪接异常,bktRNAs可以作为内含子剪接的局部调节因子。总的来说,这些发现为基因表达的控制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包括RNA剪接、RNA甲基化和bktRNAs之间的串扰。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斌特聘副研究员,刘树榕特聘副研究员,郑武健博士后,刘安瑞博士研究生和喻鹏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建华教授和屈良鹄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3-01749-0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