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14690.什么是行动者网络(ANT)?介绍、转变式行动与行动本体论

    [摘要]:(一)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源自STS的两次转折。从科学哲学展开关于科学理性与理论地位的辩论后,史学与社会学者转向经验研究,发展探索科技活动的「外部」制度、社群因素的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ce)(Barnes1977;BarnesandEdge1982;Fleck1979[1935];Kuhn1962;Merton1973)。在此基础上,后继研究者深入「内部」知识属性,... [发表时间:2023/8/28 10:18:07]

  • 14686.赫勒 | “自在的”对象化和“自为的”对象化

    [摘要]:“自在的”对象化和“自为的”对象化——原文选自《日常生活》赫勒如果我们现在把日常生活一方面作为占有“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最典型的领域,另一方面当作“自为的”类本质对象化的基础而加以探讨,我们就必须首先对这两个范畴的运用作出解释。当然,这里不是详尽探讨“自在存在”(being-in-itself)、“自为存在”(being-for-itself)和“为我们存在”(being-for-us)这些哲学... [发表时间:2023/8/28 10:25:56]

  • 14682.韩炳哲 | 自由的危机

    [摘要]:自由的危机——原文选自《精神政治学》韩炳哲1对自由的剥削自由将成为一段插曲。插曲意为片断(Zwischenstück)。对自由的感知始于从一种生存方式向另一种生存方式的过渡,止于这种生存方式被证实为一种强迫模式。因此,随着自由而来的便是一种新的屈从。这就是主体的命运,而“主体”(Subjekt)一词字面上也有屈从的意思。今天,我们坚信,我们不是屈从的主体,而是自由的、不断自我创造的、重新建构的客体... [发表时间:2023/8/28 10:28:41]

  • 14685.蓝江 | 从幽灵对象到幽灵智能——浅论智能时代的物与劳动的历史演进

    [摘要]:从幽灵对象到幽灵智能——浅论智能时代的物与劳动的历史演进作者简介: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章原载《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4期,为方便读者阅读,注释及参考文献一并省略,具体内容以正刊为准 摘要:随着大数据和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智能时代的物与劳动。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来审视从工业生产的物化劳动到当代... [发表时间:2023/8/28 10:26:35]

  • 14683.列斐伏尔 | 都市社会

    [摘要]:都市社会列斐伏尔著我们在前面把都市社会概念当作一个(科学的)假设来阐发,现在可以沿着有所不同的方向前行。它已经从以前的理论位置中解脱出来,我现在希望读者对这一事实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不过,过程还远没有完成,而如果做出那样的声明,将会是一种教条主义。如果我们非要这样做,那就意味着把“都市社会”概念塞入一个可疑的认识论之中,对于此认识论,我们应当警觉,因为它尚不成熟,它把范畴凌驾于总问题式之上,因此,应... [发表时间:2023/8/28 10:28:06]

  • 14689.张志安 龚沈希 田浩|区隔与整合:全媒体传播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全球传媒学刊,作者张志安等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3年第2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作者张志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龚沈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田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副研究员,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研究员。概要【摘 要】意识形态在特定国家和制度情境中具有整合社会观念、巩固现行制度、强化政治认同的重要作用。本研... [发表时间:2023/8/28 10:19:47]

  • 14687.郭羽 等|从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事件,论社会风险放大理论视角下的风险感知与扩散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全球传媒学刊,作者郭羽等原文刊载于《全球传媒学刊》2023年第3期“风险传播”专栏。作者郭羽: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侯永康(通讯作者):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樊凡: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概要【原标题】《社会风险放大理论视角下的风险感知与扩散:以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事件为例》【摘 要】本研究以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事件为案例,以社会风险放大理论为基... [发表时间:2023/8/28 10:21:28]

  • 14681.费尔巴哈和马克思

    [摘要]:费尔巴哈和马克思本文选自《青年马克思——德国哲学、当代政治与人类繁荣》[英]大卫·利奥波德 著刘同舫万小磊 译1843-1845年这段时期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践框架,被描述为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影响的顶峰时期。马克思早期作品的语言、主题和实质内容都有很深的费尔巴哈作品的印记。最近有种说法,认为青年马克思“只不过是前卫的费尔巴哈”,该说法有些夸大,但也不无道理①。(麦克斯·施蒂纳也曾把青年马克思看作费尔巴哈... [发表时间:2023/8/28 10:29:19]

  • 14688.孙黎|数字平面中书写的“观看化”: “弹幕”媒介史之思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闻记者,作者孙藜基于播放软件与计算机硬件一同构成的深层网络支撑,“弹幕”的书写与观看在数字屏幕上呈现动态、实时、重叠化的互相嵌套,由此生成数字化书写中新型意义建构方式。“弹幕”的媒介史之思揭示了数字屏幕在平面谱系中特定的技术转换,促生多重时间在同一平面的交叠共生,意义秩序呈现为更多矛盾的凝结与逃逸,传统“书写”朝向“观看化”转型。数字书写亦引发对传统书写时间性价值的重审,“弹幕”所... [发表时间:2023/8/28 10:20:28]

  • 14684.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解读

    [摘要]: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和历史的空间化——解读《资本主义的幸存》作者:吴頔,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节选自《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4辑)》空间,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社会批判理论的视域,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结构性、非线性的特征,通常被视作与现代性的历史叙事相对立的“后现代”产物。在这个基础上,作为“空间转向”和“都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列斐伏尔也被冠之以“后现代”的称号。本文试图以《资本主义的幸存》为解读对象... [发表时间:2023/8/28 10:27:15]

首页<<1466146714681469147014711472>>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