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学术资讯

学术资讯

177473条记录

  • 111932.JIA | 粮食安全和低碳能协同吗?——灌区马铃薯和玉米种植碳足迹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农业科学微平台,作者牛坤玉等与雨养农业相比,灌溉农业是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农业灌溉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一定影响。目前研究大多是从技术或工程的角度测算灌溉农业碳足迹,尚未有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和微观农户的分析视角对灌溉农业碳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刘静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的题为“Canfoodsecurityandlowcarb... [发表时间:2023/4/24 9:25:07]

  • 111935.PBJ | 河南农业大学冯建灿/郑先波/焦健研究团队揭示突变型Mb2Cas12a蛋白在园艺作物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田间作物的病害快速检测,有利于及时的诊断、监控以及控制病原体的蔓延,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在植物检疫性病害的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基于PCR的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需要借助昂贵的仪器设备。近几年,基于Crispr/LbCas12a蛋白的检测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特异性识别病原物核酸序列,激活Cas蛋白对ssDNA荧光探针的乱切活性,从而实现在田间对病毒... [发表时间:2023/4/24 9:22:44]

  • 111936.Nature | 植物防御性芥子油苷的跨膜转运分子机制

    [摘要]:根据最佳防御理论,具有最高适应值的植物器官(例如种子和块茎)会积累最高水平的防御化合物以抵御食草动物和病原体。然而,对于人类而言,通常有毒的防御化合物会大大降低这些可食用组织的营养价值。控制代谢物分布的植物膜转运蛋白对关键农艺性状十分重要。为了消除作物可食部分中的抗营养因子,可以通过阻断生物合成途径来减少抗营养因子在食用组织的积累,但这会伴随对植物适应性的不利影响。由于防御化合物经常转移到可食用组... [发表时间:2023/4/24 9:22:17]

  • 111937.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鉴定葫芦科NF-Y基因家族并揭示ClNF-YB9在种子发育中的功能

    [摘要]:种子是葫芦科作物的繁殖器官,也是重要的促农增收的农产品。鉴定调控种子发育的基因家族和挖掘种子发育调控新基因,可为深入解析西瓜种子发育控制机制和分子育种手段创制新种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植物中研究较多的是LEC1类NF-Y成员,它们控制种子发育的许多方面。尽管这类基因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已较为清楚,然而在西瓜及其他葫芦科作物中尚未见报道。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瓜类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团... [发表时间:2023/4/24 9:21:50]

  • 111934.JIPB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张劲松课题组解析大豆籽粒性状调控的新机制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JIPB,作者JIPB大豆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产量构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们当前对大豆种子粒重调控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调节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对培育优质的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JIPB近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张劲松课题组题为“GmJAZ3interactswithGmRR18aand... [发表时间:2023/4/24 9:23:38]

  • 111939.Current Biology | 研究揭示宿主植物影响根部微生物组的遗传决定因素!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Ad植物微生物,作者周小马众所周知,根系相关的微生物通过增加养分的可及性、操纵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途径以及拮抗病原体的定植来提高宿主植物的生产力和适应性。最近对植物微生物组的组成、生态和功能重要性的深入了解,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利用根部微生物组持续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潜力的兴趣。为实现这一目标,历史上一直在讨论微生物接种剂,但最近开始出现了利用植物育种来丰富现有土壤微生物群中有益细菌的呼吁。... [发表时间:2023/4/24 9:18:13]

  • 111933.PBJ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植保病害课题组挖掘和克隆了番茄热稳定抗根结线虫基因Mi-9,并进行了功能验证

    [摘要]:近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植保病害课题组通过Nanopore长读长,Illumina短读长和Hi-C测序,对野生番茄SolanumarcanumLA2157进行了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结合报道的番茄热稳定抗根结线虫基因Mi-9的分子标记,实现了对Mi-9基因的挖掘、克隆,并进行了该基因的热稳定抗根结线虫功能验证。该研究为基于基因组大数据快速克隆抗线虫基因提供了思路,并为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的耐高温... [发表时间:2023/4/24 9:24:26]

  • 111938.通过响应外界硝酸盐浓度变化调控蒺藜苜蓿的根瘤形成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ThePlantCell,作者TPC最近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谢芳研究员课题组在ThePlant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ThesmallpeptideCEP1andtheNIN-likeproteinNLP1regulateNRT2.1tomediaterootnoduleformationacrossnitrateconcentrations的研究论文,研究硝酸盐转运蛋白如何... [发表时间:2023/4/24 9:21:19]

  • 111931.Plant Com | 北京林业大学高宏波团队开发研究膜蛋白定位取向的新方法

    [摘要]:2023年4月14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宏波教授团队在Plant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AnewmethodbasedonthereleaseoffluorescentproteintagbyTEVproteaseforstudyingtheorientationofmembraneproteinsinplants”的研究论文,开发出了一种研究植物膜蛋白在细胞中的... [发表时间:2023/4/24 9:25:57]

  • 111940.Plant Physiology | 清华大学刘玉乐团队揭示双生病毒C4蛋白抑制自噬的分子机制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植物生理PlantPhysiol,作者PP自噬在植物抗病毒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发现一些植物病毒能够编码细胞自噬抑制子(viralsuppressorofautophagy,VSA)干扰植物细胞自噬,促进病毒侵染。但是,其它病毒,特别是植物DNA病毒,是否也编码VSA影响病毒侵染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玉乐教授课题组在PlantPhysiolo... [发表时间:2023/4/24 9:17:41]

首页<<11191111921119311194111951119611197>>尾页共17748页 跳页共17747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