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吃茶去 与君说饮中国茶

    类别:随笔 作者:阿杜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7/9/12 20:20:21 网友阅读:1379次 网友推荐:9次  字号:   

    近些年来算是多经历了一些世事,变得宜静好思,也决心弃了一些不是很利身心的习惯,便不自觉地把细细品茶当成一种情中的嗜好。索性改变了以前与很多数人一样如遇饮茶时只能算是“牛饮”的方式。至于眼见的那些搬运工或货运汽车司机那样在劳作时为解渴,手提一只大瓷瓶,拈上份量足的茶叶,冲泡上满瓶的开水,渴时大口一饮,驱走汗流迎来了温凉的场景; 或眼见于办公室里的普通员工、闲散在家的妇孺、街边经营的小贩,有的执一纸杯有的提一瓷瓶拈点茶叶冲上开水,即饮便可的情形。那是另有一种风情。

    这不能说我对生活态度是从低俗平淡蜕变成高雅精美;或说,懂得了人生如品茶的真谛、有触于细品茶味方显浓的感悟。

    往往是有一份心志干愿花一些钱财,去制办一些饮茶器具,整一四方小桌及配几座小椅,摆弄一定雅致的空间,调和一种气氛。有时邀三五个好友或一两个志趣相投的同仁,甚至独处,泡上一壶茶,斟酌小饮,不像烈酒那样迷糊确能在清醒中忘却烦事杂尘。

    这时候在酌情品茶前,会想到哪种茶适合自已或适合相邀的友人。绿茶: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性微寒、微苦、回甘,有清热去燥、提神醒脑之效。白茶: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它偏清凉、滋味清淡、回甘,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黄茶: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口感比较清爽香醇、富含茶多酚、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食化滞。青茶(乌龙茶):青绿金黄,清香醇厚,半发酵茶有助于降血脂、胆固醇。黑茶: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陈香醇厚,能有效调节脂肪代谢,改善肠道环境。红茶: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浓厚甘醇,茶性温润,无刺激,能调节脾胃功能,调修肠胃。

    茶品众多,性情不一,各有特点,所以选茶适宜为首。黑茶和红茶发酵程度高,茶性就更温润醇厚,比较适合肠胃不适的人喝;其他几种发酵程度偏短低,对降火去燥人适合。有友自远方来,根据熟知友人情况或通过临时的交流就会决定今天该泡什么性情的茶。宜友又增添友人间的情谊,默契而自然。酷爱茶者用手一挥,迅手拈来,于如挥墨、于如点读。绿茶中首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尖,白茶中首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黄茶中首选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项黄芽,青茶(乌龙)首选铁观音、武夷岩茶、鳯凰单枞,红茶首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黑茶首选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

    泡茶大有决窍。绿茶、白茶、黄茶泡制水温在75、85至90度之间为佳,乌龙、红茶、黑茶泡制水温在90至100度之间为宜。泡制绿茶、黄茶别闷着泡制闷着喝,其他茶就看各人的喜好了。北宋元祐四年,苏轼第二次杭州上任,他游览西湖葛岭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谦师赶至北山,为他点茶。苏轼品茶之后感到非同一般,作诗名《送南屏谦师》一首,对茶艺高度赞赏。谦师治茶确有独到之处,诠释治茶是一门怡人怡心的专艺。

    取水治茶也有讲究,水质对茶味是有影响的。这里有一策故事:北宋王安石与苏轼虽政见相左但个人友谊深厚,而且都爱茶。王安石年老患痰火之症,太医让他常饮阳羡茶,并嘱咐他须用长江瞿塘峡的水来煎烹,瞿塘峡水难得,得知苏轼将赴黄洲,途中会路过三峡,去信托之取瞿塘峡水。几月后,苏轼船经过瞿塘中峡,一时因困瞌睡误了打峡水之事,发现时船至下游,赶紧在下峡水舀了一瓮水充当之。苏轼将水送至王府,王安石大喜,亲自取水而烹茶,邀苏轼一起细细品饮。王屏声静气品了第一口,忽然眉头微凝,问苏轼;“此水取自何处?”苏轼答“瞿塘峡。”王又问:“可是中峡?”苏轼有点心虚,但还是强答道:“正是中峡。”王安石摇头道:“非也,非也!此乃下峡之水。”苏轼大惊道:“三峡之水上下相连,介甫兄何以辨之,何以知此水为下峡之水?”王安石英笑说:上峡水性太急,昧浓,下峡之水太缓,味淡。唯中峡之水缓急相半, 浓淡相宜,如名医所云,“逆流回阑之水,性道倒上,故发吐痰之药用之。故中峡之水,具去痰疗疾之功。此水,茶色迟起而味淡,故知为下峡之水。”苏轼听后既惭愧又满心折服。现代好多喜品茶者,对水质的选择煞费苦心,懂得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也十分的道理。故而寻山水为上,舀江水为中,取井水为下,拣乳泉、石池漫流水为最佳。

    爱饮茶者,往往从爱茶中多识地理、历史。饮茶者一般对茶的品类、性情自然是容易了解的,对产地人情也尽收于胸,这些都会溶于茶中增添情趣。中国产茶丰富涉地之广,分布辽阔堪称世界之最。主要分布:东至东经122度台湾省东南部,西至西经95度西藏,南至南纬18度的海南,北至北纬37度的山东荣城,共21个省。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及指西南四省多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华南茶区及指东南三省台湾、海南多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江南茶区及指长江中下游南部几省多产红茶、黑茶、花茶、以及特殊名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江北茶区及指长江中下游北部几省多产绿茶,名产有信阳毛尖,六安瓜茶等。所以我想爱饮茶之人,饮茶时有时会有如徒步高原,涉浪岛途,沐浴春雨,跨行南北的的睱想,旅游中国也在茶中。

    人说:饮水思源泉,方显甘甜;我说:饮茶想古今,才显茶浓。中国茶历史优久,茶文化甚浓。品茶时能体味一些来源历史,历史的沉香古色,底蕴灼灼,徐徐如风而来会多一些畅快清凉。茶原产于中国,《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中国发现和利用茶已有5000年历史了。茶文化初兴巴蜀,秦统一至汉、南北朝向长江中下游发展;茶兴于唐,陆羽作经,出现茶学,茶始收税,建立茶政,茶始销边,才有生产和贸易,唐时已大显事业和文化了。史籍中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元是我国茶业改革和大建设时代,这时饮茶普及,城镇茶楼林立,茶馆文化较大发展。历史沿革,明清传统茶业、茶学变革纷繁复杂,叶茶和芽茶成了生产茶类的主要。这里有点遗憾,清末民国,中国灿烂古代茶叶技术、茶叶文化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完美接合不够。解放后新中国建立,特别是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茶技术和茶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现代技术上的推陈出新以及中国茶道文化的宏扬,你看当今世界各地都在畅饮中国茶。

    爱饮茶者,往往在饮茶中增长知识,宽大修为。由于爱茶者会从历史的语句典籍中或多或少地释解一些关于茶的典故,如:[西汉]飞燕啼梦、[三国]孙皓赐茶代酒、[晋]王濛"水厄"、[晋]道开饮茶苏、[北魏]王肃"酪奴、[唐]陆羽鉴水、[唐]吃茶去、[唐]李德裕与惠山泉、[唐]苦口师、[宋]王安石验水、[宋]苏东坡梦泉、[宋]谦师得茶三昧、[宋]茶得官、[宋]清照角茶、[元]云林绝俗、[元]铁崖梦茶、[明]太祖斩婿、[明]竹符调水、[清]板桥茶缘、[清]高宗洗水。这样,一壶茶香参悟古韵,其不是一个更爽。就来说吧:上面所述一策“以茶代酒”是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典故,现今也有新解。三国吴国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招待来客必饮七升,但对博学不善饮酒的朝臣韦曜常常破例,他便“密赐茶以代酒”,这对于性情燥烈的吴国君孙皓的确难得,是很给博学者面子的,说明在博学面前他视以非常尊敬的。以茶代酒在现今好多酒桌上采用,他的启源就来于三国吴国国君,依然是酒桌上的一种尊敬别人的办法,以茶代酒不失以酒敬酒的尊重。现在是没有人以水代酒的搞法的,因为历史没这一典故及其文化内涵的起因和传承。水只有加上茶叶煎烹,才能成就内涵底蕴,而品茶所感才能得传承。以上列举的历史典故莫说明这一点。

    禅茶中有这一句“吃茶去”,很平常的一句话,在佛教界却是一句禅林法语。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吃茶去,不曾到也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吃茶去”是一句极平常的话,禅宗讲究顿悟,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能否觉悟,则靠自已的灵性了。

    “吃茶去”简单禅语应给我们深刻的领悟。品茶本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不牵不挂,思绪可以云游万里,眼看不至穷途,兴致不会嘎然而止,怡情不会伤感。

    所以,我会非常真心地邀大家:吃茶去。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